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书店

作者: 来源:文学院 胡一哲   发表日期:2023-12-15    

我与书店的缘分说来话长,站在历史和文学的维度上看,那是一卷快被翻烂的羊皮卷,里面有着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还有刚刚被书写在纸面的墨字,还未干透就已渗入宣纸下。

记忆之初的书店是小学旁的新华书店。它离小学大门口只有一条步行小街的距离,走在盲道上,左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右边是整齐排放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再延伸出去,就到了车水马龙的机动车道。那条长度不过一百米的小路,我却走了整整六年。那时的快乐真的很简单,书店只是放学后等待家长接送的一个栖息处,看书不过是动动手指,转转眼珠的一件小事。

我仍记得那时每一个放学后的中午和黄昏,左手捧书,右手翻动着旧得泛黄的纸页,也不拘于在哪,坐在地上,靠着书架,就十分美好。那时我也没有钱买书,若我没开口,父母也很少给我买一些喜欢的课外书籍。因此,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吃“霸王餐”,只索取、不付出,“免费”的诱惑似乎对我更具吸引力。现在,每当想起这事,心中泛起略微苦涩的同时却也有一丝欣喜,毕竟知识是无价的,分文不取就能享用它们。从拼音看到文言,从小说看到散文,我觉得六年时间就是一本小小的书籍:那时,我在里头,未来在外头;现在,我在外头,记忆在里头。

在我心里,书店是一个可以只看书不收费的地方。

后来,街边论斤买卖的书摊我也称其为书店。第一次见时,我的心中是特别抵触。我还记得当时买的第一本书是《愿风裁尘》,虽然作者多被大家嗤之以鼻,但时隔多年,书页早已泛黄,里头的内容我却仍能记起。可转念一想,那大几十万的汉字穿越千年而来,带着厚重的历史感,那透着淡淡纸香的书页是竹、树化为灰烬后的灵魂载体,怎能不厚重?站在这个角度看,论斤卖的交易模式似乎更贴合书本。我开始意识到,我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书上所承载的灵魂。

高中以来,书店和我就像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渐行渐远了。这次假期,我乘火车到了南京一趟。我很喜欢火车缓慢的节奏,蒸汽的轰鸣,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有一种美学意义和音乐领域以外的悦耳动听,就像看书也是慢的一样,慢火细煮才能品味其中的墨香。火车是午时到站的,灿烂的阳光铺满车窗,映着车内走动的乘客和玻璃上的薄薄土层。南京,在地形意义上是南方城市,可我的家乡还要更南,因此,南京又是纬线意义上的北方城市,又南又北的地理位置显得它如此神秘。除了久负盛名的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等,我此行还有一心愿:看看先锋书店。

两天的行程安排满满当当,几家先锋书店也散落在各个景点中。面积最大的那家先锋书店栖身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由一条缓坡下行,再由侧面的一条缓坡上行,抵达二层,那便是这家书店的主体。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放在货架上,丰富的书籍安详地躺在书桌上,整齐有序,似乎每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从按主题划分的书架旁走过,衣袖也受了书香的浸染,颜色竟也显得沉重起来。安安静静,书店里没有嘈杂的异声,只有人流走动和书页摩擦的细响。不抱着购买的欲望,每一位走进书店的人都是一样的,姓名被抹去,以读者自居,只为读书。就连读书的目的都很单纯,不为获取知识,只是当下产生了读书的想法,仅此而已。人生本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何必把它像数学题那样复杂化,生活毕竟不是解析几何。书店悄悄把时间折叠,开启了另一次元的世界。

平心而论,我最喜欢的还是玄武湖边的那家先锋书店。密密的绿植将它包裹,先锋书店四个大字在枝条中若隐若现。一家不大的湖边书店却“五脏俱全”,码放整齐的书籍,可供翻阅的例本,造型奇特的壁灯,还有一扇面向湖面的玻璃。这里,有书,有水,有树,还有人。

下午的时间接近尾声,公园里的行人渐多。沿着玄武湖边的木栈道悠步,我看见,微风和书店白墙上铺满的绿萝,正摇荡着黄昏的帷幕。

文学院 胡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