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樱桃红时话故知

作者: 来源:周曙光   发表日期:2019-05-30    

五月,是樱桃丰收的季节,久日不见的几位老友结伴去南部山区采摘。

出小镇,车子一路爬坡,不一会来到山顶,举目四望,樱树连绵,浓绿尽染,山上山下宛如绿色的海洋。

走进果园,女主人递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纸箱,热情地说:“请往里走,里面有大个儿的,愿摘哪棵摘哪棵,想吃多少吃多少,吃的再多不要钱,包你高兴。”

我们大都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就像鸟儿飞进了树林,叽叽喳喳,说说笑笑,边走边摘,边摘边吃,一时间,手忙脚乱,目不暇接。我意不在摘樱桃,况且血糖高,多吃不得,渴望拍几张好照片。于是,两眼在每棵树上打转转,用心构思着一幅幅画面,捕捉着一个个美好瞬间。

瞧,眼前这幅构图特别吸引人,一杆肥硕的枝条被压弯,翠绿浓密的树叶下,挂满了深红色的樱桃,从头至尾有数米长,活像一挂红彤彤的爆竹缠绕在竹竿上,喜庆热烈,让人狂喜不已。再看这一组,一嘟噜一嘟噜又大又红的樱桃,像珍珠、又像玛瑙,晶莹剔透,挨挨挤挤,令人垂涎欲滴。实在经受不住它的诱惑,我索性摘了几粒放在嘴里,一股又酸又甜的果汁流进喉里,浸润着心田。

这时大伙顾不上说笑了,都在忙活着,低处随手可摘的摘完了,干脆上了树,忘记了年龄,坐在树杈上,手抚一颗颗果实,仰观一片片彩云,一个个高兴得像孩子。

樱桃林枝繁叶茂,密不透风,当天又是三十多度的高温,人就像进了蒸笼,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年长者候兄担心大伙中暑,便招呼着大伙收工,箱子没摘满不要紧,到了地头,主人一一给添满,每人还多装一箱。

太阳爬上头顶时,我们来到一个绿荫环抱的农家园。品尝着一桌极具山间趣味的菜肴,大伙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其实,摘樱桃只是个由头,昔日老友相聚,唠唠心里话,交流增进感情,让心灵得到一丝慰藉,才是相聚的初衷。

我们几位相识相知三十多年了。二十几岁时就在同一个单位里摸爬滚打,有的管经营、有的干会计、有的干管理,无论哪一职位都干得认真卖力,虽称不上精英,但绝对是单位里的骨干力量,为人本分厚道,正直善良,是公认的老实巴交、正儿八经的人。

候兄领着饮罢三杯酒,无比感慨地说:“老百姓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这话一点也不假,干任何事都是这样,我管理企业也像栽树,要合理挖坑种植,科学浇水施肥,精心计划安排,一点想不周到,小树就会夭折。这些年,施的肥,浇的水,费的功夫,老了。即使这样,还是老做不好。”候兄一番话颇有哲理,也是肺腑之言,他是一块懂经营会管理的料,干过电工、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科长、分管经营的厂长,是将帅之材,会带队伍,说话办事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得职工信赖。九十年代初调往一个新的单位,赢得了一片赞许声,退休后又承包了一企业,虽已过花甲之年,仍干得风生水起,不仅家中的兄弟姊妹伸大拇指,外界也是口碑载道。

也许是上了年岁不爱吃零嘴,孙哥是光摘不吃,难得见他吃上一粒樱桃。他是一位心细如丝、矜持正直的人,总是把樱桃小心翼翼地放进箱子里,生怕弄坏了这些光鲜明亮的小东西。八十年代中期,他调到我们单位,从事销售经营,后又调到财务科工作。他精通业务,工作细致,账目清楚,人品又好,做事让人十分放心。孙哥打的一手好乒乓球,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优美,人也长得帅气,虽六十有三,风度仍不减当年,前些年痛失爱妻,郁闷多时,亲朋好友多有关心,渐渐走出困境,觅得新爱。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女人是用水做的,不只是因为女人高兴时哭,难过时哭,人们更看重的是女人如水一样的心灵,柔情似水是对女人最美的赞誉。我说樱桃也是水做的,一咬一包水,给人带来甘爽纯美,彦妹赞许这种说法。“彦”,古时指有才德的人,她没有枉费这一美称,身材修长如舞动的水草,性情温柔如一汪春水,父亲是老一辈司法人,母亲是一位心地仁慈的人,温良恭俭的家庭环境养育了她聪慧贤淑、勤劳善良的性格。八十年代初,她从外市调来,干了几年仓库保管员,又做财务工作,十年后,凭借优异的考试成绩成为一名警官。只在老同事聚会时知道了她的去向,仅一次路遇,匆匆而别。后来她来市区办事,顺便看我,这是我们离开单位后第一次相见,我为她有了新工作而高兴,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岁月增福,昔日这位张口带笑、柔声细语的女子就要当奶奶喽。

恕弟正在家里帮着爱人看孙子,眼睛又刚刚做了手术,不便出门,听说老友要在樱桃园相见,便欣然前往。我俩的父亲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的弟弟和我妹妹还是同事,因此,彼此更亲近一些。恕弟低调内敛、善解人意、处事圆润,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他辗转不少单位,或干业务,或干管理,凭借着做人认真、做事用心、老实可靠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很好地印象。他闲赋在家,照看孙辈,过着平淡无忧的日子。

人皆如此,年轻时各忙各的,想不起也顾不上联系,难得坐下来聚一聚、聊一聊,如今年岁渐大,一个人静下心时,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经历的事,渴望见到的还是故朋旧知。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一位哲人说过的话:一个人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而真正知己的却很少很少,遇有难处时,能够启齿的,也不过两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