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我看八十年代初生人

作者:林立华 来源:   发表日期:2003-09-12    

近日,在校报总第67期上看到葛浩同学的一篇文章《八十年代初生人》,对他在文中表现出的对80年代人的一些做法的麻木和认同,实在不敢苟同。

他们不读经典名著,因为那些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是该进历史垃圾堆的,而且,读起来深奥艰涩,远没有快餐文化来的酣畅,他们心目中的经典是金庸、琼瑶、卫慧、王朔这类流行作家的作品。《诗经》、《论语》、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仿佛离他们太遥远,可以束之高阁;屈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李杜、苏轼、关汉卿、曹雪芹、鲁迅、钱钟书、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伏尔泰等等,除了姓名,其余的在他们眼中都是一个模糊的近乎遥远的概念。

他们没有音乐素养,缠缠绵绵的港台歌曲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低级感官;他们对绘画、雕塑、建筑作品毫无感觉;他们对历史表现出令人不可理解的无知、曲解甚至遗忘,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他们对陌生人表现出的冷淡和防范令人心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少得可怜;他们拾到东西,再也不会交公,而是明目张胆的索要报酬;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有钱赚而费力少的工作,最好是天上掉馅饼;他们对马克思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能逃则逃,不能逃就上课睡觉,或者交头接耳——在他们看来,这些课程实在是枯燥乏味的很,而且,对专业课,对以后就业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变得势力而短视。

他们一味追求奇装异服,追求性感、刺激;他们崇拜贝克汉姆,崇拜F4;他们可以通宵排队去买某某明星个唱的门票,他们可以作出对着自己喜欢的明星随便地喊出“我爱你”这样令人感到尴尬和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喜欢卖弄文字,而不去追寻人类的终极意义;他们小学看日本漫画,初中听港台歌曲,高中看美国大片,大学热衷网络冲浪,唯独对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冷漠置之——他们已经被外来文化同化成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一代,再没有对理想的狂热和执著;他们操练着爱情,把爱情当作一种消遣,当作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在失恋的第二天就继续追逐别的异性,也许,《八十年代初生人》文中“还会为偶尔的失恋感冒发烧”已属难能。

他们既没有“一二·九”一代人的悲壮,也没有“五·四”一代人的崇高,更没有生于70年代人的对生活,对理想的执著。无知者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只知道嘲笑上辈的无知,只知道漠视弱势群体的痛楚,只知道去追求与生命原本无关的感官享受——这是80年代人的悲哀!

其实,以上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传统文化在80年代人中的缺失,才是其根源所在。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不打自倒的;一个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没有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缠足,也不是裹脚布。对外来文化,我们不能当作洪水猛兽;对传统文化,我们也不能束之高阁,兼容并蓄,批判继承,我们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