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访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获奖团队

作者: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若溪   发表日期:2023-10-26    

荆棘丛中踏过,而后静待花开,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过的人。第十六届“建行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关环指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落下帷幕,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亚芳老师指导的刘鹏团队斩获一等奖,尽显强者无声之争辩。

刘鹏团队的获奖项目《光启净源,水淬盐分——便携式光伏水电联产技术与装置》以便携式光伏水电联产装置为核心,旨在实现高效的太阳能水、电、盐联产,该装置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和被动式的多级蒸馏装置构成。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调节多级蒸馏装置中吸水材料的高度搭建毛细水桥,利用虹吸效应自动冲刷结晶盐,解决蒸馏器内部的盐堆积。

石以砥焉 化钝为利

“能够进行到决赛阶段,每一个过程都不容易。”对于刘鹏团队而言,本次全国竞赛是他们心怀希望满满的“二战”,在上次比赛中失利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一个团队百磨百练、信念弥坚的心性。伸手摘月,若是失败,仍与星辰同在。科研的过程既是研究也是学习,在实验本身外,团队成员还需要掌握大量跨领域的技能。“对于我们最艰难的莫过于PPT的制作,对于比赛答辩的PPT实在太重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要展现项目所有精华所在。” 刘鹏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用词选句的衡量,到排版布局的设计,对材料进行许多次精雕细琢,最终才确定下来PPT的内容与形式。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每一个优秀的团队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积累了经验,不断完善作品,继续冲刺本届大赛。”刘鹏和他的团队因为梦想所以坚持,力求达成目标,最终的结果也正如他们心中不服输的底气那般,“既然做了就一定做出点成果出来。”

浅予深深 长乐未央

在去往南京比赛现场的高铁上,指导老师仍然和团队成员们以电话形式,对各个细节内容进行最后的调整和沟通,“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老师说要修改到正式比赛的前一刻。”刘鹏团队告诉笔者,学院的领队老师们尽心尽力帮助参赛成员布置现场,也在比赛之外提供了特别多的帮助。

人间总有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通向梦想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奋斗的身影从不孤身。总有几处善良与美好,助力成全理想。团队老师在比赛项目上的悉心指导和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帮助,成为了刘鹏团队回忆中最暖心的片段。

顺势而为 尽善尽美

在刘鹏团队看来,项目能取得佳绩源于项目内容与大赛主题的契合。目前,在盐水处理方向,含盐量过高的高盐废水盐度严重影响了生物法在高盐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因此未来高盐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快捷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及其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需求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基于此背景,刘鹏团队通过对项目的不断研究与完善,有望以该联产装置实现对超高浓度盐溶液的脱盐处理,推动太阳能水处理系统的分布式应用,为浓盐水的近零排放提供了一条潜在可行的方案。

云程发轫,干霄凌云。从一开始的失利,到二次参赛的逆风翻盘,刘鹏和他的团队不去定义边界、不做消极判断,在观摩其他优秀作品时,能够取长补短,认识差距,在与其他选手交流时,能够发现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不足。只有准备充分,对项目本身所处领域有深刻地理解,并学习挖掘与项目相关的其他领域,这样在面对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们才能不慌不乱,尽量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在刘鹏团队看来,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也遇见了更优秀的自己。或许当人们把蒙在自己身上那些模糊不清的判断和偏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露出里面鲜嫩而青涩的部分时,才算自己和自己相熟。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回望整个比赛的历程,刘鹏深深寄语,愿历经岁月沧桑,梦想依旧熠熠生辉!

那些风雨同舟的执着与坚持,那些数日的守望与互助,那些勇往直前,努力去实现,必将激励和照亮更多人的梦想。团队成员也将竞赛中的治学态度放进日常生活中,严谨不失风格,大胆不离实际,既把握细节又统筹全局。要加倍地努力,才能踏平每处崎岖。即使未来道路两旁的平行线再多,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坚守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扔下包袱,踏平困难。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