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择心而专 穷理而欢

作者: 来源: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郇浩   发表日期:2023-05-25    

“心理学,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百度的几行模糊定义,这是我与心理学的初次邂逅。面对入学和复读的两难抉择,我最终决定去接受这调剂来的心理学专业,而行至如今,学有所知亦学有所问,曾经的无奈之选,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了自己的一心所求。

心至真——我们不懂算命,但我们用最大的真诚来解读生命。

自一八七九年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独立的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已然独立近两个世纪,但相比于其他科学,且不论传承悠久的语言文化类科学,单单在五六百年历史的物理化学面前,心理学都显得别开生面。它仅仅才传承了三四代人而已,所以,不为人知多是常态,误解频频已成习惯。刚步入心理学的求知旅途,老师便常提及这样一个笑话:心理学学什么?学算命!未来就业呢?摆摊算卦。毕竟“名声在外”。所以每当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身份曝光,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你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求学济大两年,心理学于我而言,神秘面纱已然掀开,我们不会算命,也不知他人心中所想所思。我们,只是一群聚集在同一专业下的普通人。但心理学,也具人所不具之长。捧着求学真心来,往心理学各方而去:探讨咨询心理学,我们在人所不见的次元里同来访者以心换心,以真诚倾力相助,乃至救人性命;请教认知心理学,我们在脑电的每一次波动中感受生命的奥秘,记忆、注意、学习、意识……我们的探究每进一寸,人类生命的真谛就多显露一分;求索发展心理学,我们在人生的长河里感受时光的流淌,从嘤嘤啼哭至鬓发苍苍,心理的一路变化,在我们真挚地浏览中,闪烁着有关成长的光芒。

理致知——因为是中间科学,所以要四方求教而后方有所得。

心理,人皆有之而又各不相同,所思所想,所觉所感,所学所忆,心理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却处处与主观相随。我们探究心理,往科学理念上前行,无可避免需依赖科学的方法。可借实验法之精密,求准确可证之结论;亦可借问卷法之便捷,得普遍存在之现象。凡此种种,皆是以客观之研究方法,解主观心理之秘密。研究内容与方法的主客观冲突,使得心理学在科学领域的归属,变得难以界定,既有自然科学之意,又具人文科学之风。所以,高情商称之为中间科学,低情商便称之为边缘科学。中间也好,边缘也罢,心理学的独特自招人钟情。双重性的特征,给我们这群在心理学旅途上前行的学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想要扎根此业,则需将人文与自然各取精华,融会贯通。既需要苦学统计测量,在实验室钻研程序和设计,又需前往市井,在人与人的亲切往来间普查实情。上下求索间,用理性的坚毅守护感性的光芒,以文史的温柔晕染理工的精妙。

学致用——心理学的专业,自有疗愈现实和科学求索的价值。

无源之水流终尽,无本之木难育林。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是短暂的,在中国的发展更是坎坷的,本就落后于世界百余年,好不容易遇上新中国成立的发展黄金机遇,却偏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叫停,几经波折方才有了如今我国心理学直追而上的景象。学之越久,心觉越憾,或许,没有前人的苦苦追寻,心理学如今怕是难有其名,而我,也必然失了与心理学这段不解的缘分。心理学发展殊为不易,北师大的张厚粲先生,是中国心理学的早期开拓者,尽其一生精力都付给了心理学的发展,是我们心理专业学子高山仰止的前辈。在张厚粲老师的眼中,心理学不是玄学,是正儿八经的科学。面对褒奖批判、科研困境、待遇高低,张老师通通“不在乎”,但是面对心理学在中国的建设发展却忽视不得一丝一毫。因为心理学要彰显其科学性,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支撑,所以心理测量学课程在各大高校逐步普及,适用于中国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也应运而生。小半个世纪的中国心理学专业发展史里,有着不胜枚举和张老师同行的心理学子,追逐着心理学的专业梦,构建着心理学的中国范,如果说心理学现今同各方面融合得蔚为大观,实现了学以致用的专业目的是其科学性的最佳体现,那么心理学专业背后人们的坚守奋斗,就是心理学专业赠给整个科学领域的精神成果!

择一而专以为业,是为专业;从心而究以求理,是故心理。人之一生不免有许多结果未知的选择,但与我而言,心理学,这个机缘巧合的选项,不曾辜负十年寒窗的过往,也必将给予我喜乐可依的未来。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