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你我相爱时 清白且勇敢——致汉语言文学

作者: 来源:文学院 王子昕   发表日期:2023-05-18    

我的专业全称是“汉语言文学”,但人们更喜欢称一句 “中文系”。谈到中文系的美,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心有所感的,不然也不会有初高中时期身处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却仍要坚持阅读“闲书”的你我他。美则美矣,身处当今激烈内卷的社会,“文学无用”论却大行其道。

如今,文学当真无用了吗?中文系的美只是镜花水月吗?

且慢答疑,先听我讲讲自己无意间发现的一场“古今梦幻联动”吧。

寒假末尾,为了开学考试而复习的我正背着杜甫的《秋兴八首》组诗,攻坚克难只剩下最后一首,在读到“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一句时,脑海中灵光一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我也曾读到过类似的诗句,感受过相同的情感。匆匆检索一番,原来是姜夔的《扬州慢》,里面有一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词序中那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令我印象深刻。

杜甫身处中唐,杜牧身处晚唐,而姜夔则是南宋人。这三个时期都经历着帝国由盛转衰的动荡,因此他们的诗歌中也满是凄凉颓圮之意。杜甫的《秋兴八首》,作者历数安宁繁华、景致多姿的旧山河,与如今战乱频仍、一片荒凉相对比,由衷发出了悲凉沧桑的感叹。《扬州慢》更是满怀黍离之悲,结尾处作者没有直接抒发悲情,而是借助曾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之口,用对比来深刻的借古览今。国破山河在,文人们纵有生花妙笔,又如何能再现往日的盛世繁华呢?唯有反刍记忆,希望回到过去;然春闺梦醒,但见河边枯骨。今昔对比,其痛锥心!

不知姜夔写作时可有想到杜甫的这句“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古今之情,原是相通。中文系的美就蕴含在这些思接千里的文字里,藏在灵光一现或细水长流的震撼与感动里。

高中时,学习压力大,我的成绩与初中时的名列前茅相比,甚为惨淡。在日复一日的挫折打击中,我也曾沮丧失落、郁郁终日。直到我读到杜甫,他的人生称得上是命途多舛,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自嘲,“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孤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凉。几千年前,杜甫的处境与我类似,于四面楚歌中“泣血迸空回白头”。课本上也多选他的诗歌,且要求背诵,于是我得以在日复一日的晨读中,咀嚼感受他的血泪之言,并渐渐融入自己的哀怨。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清癯干瘦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奔波辗转于泥泞的山路之间,心中惦念的永远是四方百姓的疾苦,和那个朝代的前途安危。于是我开始自省,通过日记来遣怀开解;停止内耗,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尽力而为。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我通过文学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安慰。

我之所以热爱中文系,用寒窗十二年的苦读换来与她相见相知相守,就是因为她能带给人深切的人生思考与心灵抚慰。如杜甫、杜牧、姜夔,如你,也如我,我们都会处在人生的低谷,长夜沉沉,陪伴自己的只有眼泪。古人通过泣血之言来遣怀,我们也可以自我开解。与其期待他人感同身受,不如反求诸身,在内心中找到强大的力量。

所以,文学无用吗?宗白华有言,“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这是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而对于个体,文学能触及心灵,“唯有你是我灵魂的安慰”。文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的天平精确衡量,因为她重于泰山。

中文系的美从来都不是束之高阁、镜花水月,而是心心相印、跨越古今。所以,我愿意倾听自己心中的声音,遵从自己选择的文学路,无愧无悔地走下去、爱下去。

文学院 王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