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珍爱粮食敬畏土地

作者: 来源: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刘纹会   发表日期:2023-05-18    

自古至今,艰苦奋斗、珍爱粮食的品格早已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关于节约粮食的美谈也不断地在这片热土上书写。苏轼“房梁挂钱”为世人歌颂,《朱子家训》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雍正曾为剩饭两下圣旨...珍爱粮食,热爱土地是我们千年来的传承,是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态度,是我们怀抱希望在平淡日子里也未曾放弃起舞的印证。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粮食大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尽管如此,在中国的历史剧目里,“饥荒”情节也是在不断上演的,方龙在《人类的故事》里说:“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者寻觅食物的历史”,所以即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要铭记“民以食为天”,珍爱粮食,敬畏我们的土地。

曾以为“珍爱粮食”就是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直到后来读到莫言老师的《生死疲劳》才渐渐改变了我浅薄的想法。土地,是《生死疲劳》的主题。所谓“世事车轮转,人间高低潮”,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有人为之疯狂,有人为之变性,亦有人因之改写命运,而唯有土地始终如一,安如磐石。故事的主要人物蓝脸的遗愿是将缸里的麦子、绿豆,口袋里的谷子、荞麦以及吊在梁上的玉米,抛撒在他的墓穴中,掩埋住他的遗体。正如书中所写“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人、粮食、牲畜都来源于土地。一切生命都来源于土地。土地孕育生命,给予生生不息的希望。土地也是《活着》中的重要意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土地是灵魂,是家的根基。小说中,福贵身边的亲人,虽然都一个个地离他远去,但他还活着,一人、一牛以及那一片黄土大地,也许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最后希望,也是生命本身,应该带有的对生存、对活着的希望。

所以,珍爱粮食,不仅是要节约粮食,更应该热爱土地,敬畏土地,在这片热土之上辛勤耕作,脚踏实地,生机勃勃地活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怀天下,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是造福了全球。诚然,正在读书的我们没有“吃不上饭”的担忧,但身为中国青年的我们应该以“国士”袁隆平为榜样,怀抱天下,脚踏实地,努力破解技术难题,端牢中国饭碗,着眼于更好的生活,为让更多的人充满希望、心怀热忱地活着而努力。

又是一年丰收好时节,平凡渺小的我们立足自己生活舞台,埋头耕耘终于迎来收获时刻,让我们收割希望,整理行囊,继续生机勃勃地前行吧。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刘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