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的父亲有千千万万种样子,我们每个人只有一种父亲。无论我们的父亲是贫是富,是慈爱还是严厉,是相貌出众还是泯然众人,我认为,他们都是最好的父亲。
在我还未懂事之前,爸爸一直是严父的形象,经常因为犯错而惩罚、责骂我,让人难以亲近。所以,我很少和爸爸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
随着我长大,在渐渐了解爸爸的过去后才发现,我和爸爸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很像年轻时的他。
爸爸以前很喜欢读书,也热爱文学。听妈妈说,当年爸爸的卧室里满是书本和磁带,的确有“文艺青年”的调调。但生活的现实和残酷最终让爸爸也加入了为生计而打拼的劳苦大众里,那个喜欢读书和听歌的少年不得不“焚琴煮鹤”,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把书卖给了废纸回收站。磁带也都在岁月的积尘里划花,无法再听。爸爸和他的少年时光就这样渐行渐远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回老家时,我非常想看看以前爸爸的卧室——那间屋子已经尘封许久,连门把手上的锁都落满了灰。但在我的坚持下,爸爸还是打开了门。因为杂物太多,所以只有他一个人在里面翻翻找找。最后,爸爸找出了一大袋以前的书,那是当年卖书维生时,他因为不舍而留下的。
他精挑细选了十几本对我有用的书,我们一起带回了家。这些书少说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字体一看便知有了些年代。我才知道,原来爸爸也喜欢鲁迅的文字,原来爸爸也曾经读过许多有关历史和文化的书籍,所以他经常给我买这类书,本本都是大块头,上下五千年娓娓道来;原来爸爸涉猎广泛,连法律、哲学、医药等书籍都有。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往日的风花雪月、诗酒趁年华统统可以抹煞。岁月大浪淘沙,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也终于变成了不苟言笑的中年人。因为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所以必须要挣钱养家,同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为儿女做好表率,以铁面和雷霆管束好自己的孩子。
但是爸爸从未忘记他的年少时光,所以才在我小的时候带我去图书馆、给我买好多好多书籍。我之所以坚定不移的选择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因为自己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而这份热爱的培养,我的爸爸功不可没。没有少时的畅游书海,今时今日的我也不会坐在这里,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他是我文学感情的领路人,是指引我追逐自己梦想的灯塔。
而无论生活多艰难,爸爸也从没有让我缺衣少食过。就像筷子兄弟在《父亲》里唱的那样,“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高考完后填报志愿时,亲戚对于我选的专业很不认同,闲言碎语着实扰乱我的心神。但爸爸尊重我的想法,鼓励我遵从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所以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而在我看来,我的专业选择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帮爸爸圆梦。虽然他从未说过,但我知道他一定也曾经梦想着,在大学教室里,或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图书馆里,在广袤的书海中徜徉,与前人灵魂相交。
我们始终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仰望星空。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身居何等地位,都不能忘记身后支撑我们的父辈。少年意气,承载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家庭的希望和梦想。那个为我而去的少年郎,和今时今日的中年人,都是我最好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