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济南大学“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建议稿(摘要)

作者: 来源:   发表日期:2006-01-13    

一、我校“十五”期间建设与发展概况

2000年10月济南大学由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原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而成,之后原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几年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方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为目的,做到了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相结合、外延扩张与内涵充实相结合、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基础加强与特色创建相结合,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提前完成了“十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向着建设省属重点综合性强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在校生数由合校初的不足1100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0余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由合校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400余人;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我校现有长短期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也由合校初的400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1000人,按照综合性大学的要求,稳步进行院系调整,由合校初的15个二级学院、4个系,调整、发展到20个学院、2个教学中心。

二是学校建设不断加强,办学实力逐渐提升。“十五”期间,学校加快建设步伐,占地面积由2001年初的12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由合校初的40多万平方米发展到了现在的80 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也由2001年的3亿多元发展到现在的10多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是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位点建设成绩显著。学校十分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目前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社科研究基地,15个校级重点学科,我校材料学学科被确定为省“十五”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经过建设,学校本科专业由合校初的34个增加到59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8个学科门类;学位点建设成绩显著,硕士学位授权点由7个增加到18个,涵盖学科门类从单一的工学发展到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学校还拥有2个工程硕士专业授权领域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得到加强。

四是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子,逐步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主、以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五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了20项国家和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门课程(群)(包括17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6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重视实验教学,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被批准,获得48项省级实验技术研究立项。

五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学校突出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的政策。五年来,我校已承担研究“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7项(含子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3项(含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点社科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

六是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稳妥。五年来,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明确了“提高两个素质(政治和业务)、改善四个结构(学历、学缘、年龄、职称)、强化两项建设(学科、梯队)、定位于一个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整体思路,逐步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正高160余人、副高600余人;博士 160余人,硕士600余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8名,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 16名,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教师14名。

七是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山东省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核编定岗、优化人员整体结构的准备工作;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将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量计算、资金分配、政治辅导员管理等权限下放到学院,努力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院管理的优势;学校加强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不断规范财务行为、积极筹措教育经费,为学校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坚持集中统一、强化预算、有效监督三条财务管理原则,对较大的基建维修工程和大宗采购,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共审减金额9000多万元,为学校建设严格把关,节约了资金;积极探索后勤管理新模式,实行了校内成本核算机制和服务收费机制,各实体努力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方向发展,使后勤管理和服务更加科学、规范;加强教学管理,实行了全天连续排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

八是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学生工作不断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注意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形成了以红旗在线、学工在线、团员之家为龙头,由30多个网站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工作力度,完善了以“助学贷款”为主导,以“奖贷学金、勤工助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特困补助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助学体系,确保了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了较高水平。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并被评为优秀。

九是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实行竞争上岗,完成了两次处科级干部换届工作;积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五年来共培训处级干部2500人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3年,完成了23个分党委的换届调整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五年来共发展党员6300人,其中教工党员139人,学生党员6161人,学生党员比例由2001年的5%上升到2005年的14.7%,逐步形成了高年级班有党支部,低年级班有党小组的学生党建新格局;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校于2005年7月至12月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广大党员认识有了新提高,作风发生了新变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学校改革发展有了新推进,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每年向教代会报告学校工作的制度,重视发挥统战、离退休、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2003年,我校教代会工作顺利通过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组织的评估检查,成绩优秀,我校被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我校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山东省总工会分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的荣誉称号。学校重视加强综合治理工作,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回顾“十五”走过的历程,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学校发展赢得了主动。

第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学校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四,正确领导、全员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十一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方向上,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发展策略上,重点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积极扶持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在发展思路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管理服务为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努力将济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强校。

(三)主要指标

——办学规模: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控制在35000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到1500人,工程硕士和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达到500人,长短期留学生达到500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达到15000人。

——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争取每年有一批学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加强教学研究,“十一五”期间力争在省级、国家级教研课题和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基地。

——专业与课程建设: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到2010年,本科专业控制在80个以内,在校生中本科生达到90%以上。以目前的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基础,创建10个左右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进行以专业体系为主线,课程创优、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课程(群)建设工程,建成80门校级精品课程,10个优质课程(群),200门校级优质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学科建设:形成文理并重、基础扎实、多学科相互渗透、突出应用和创新的学科专业体系,大部分学科进入良性和快速发展阶段,若干学科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至2010年,争取形成3~5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左右, 其中2~3个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进入省级强化建设计划。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与发展,到2010年硕士学位点达到70个以上,力争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建设:至2010年,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65%,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5%以上,教授、副教授占教师人数的45%左右,其中教授占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的30%左右,努力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3~5个学科拥有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若干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重点选聘30名高层次人才来校兼职,其中选聘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10名。

——科学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产出一批具有创新意义和国际国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到2010年,建成6~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社科研究基地,创办10余个研究机构或科技企业。“十一五”期间,力争使省级以上科研立项累计达到1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左右;使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的项目达到5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1~2项。“十一五”前三年,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要为学校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尤其是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研人员,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科技工作队伍,整体科研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形成更加开放的办学格局,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5次,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和教学、科研人员的互访,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成新建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与改造一批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用房。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使互联网进入所有学生和教师宿舍。理顺全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综合、共用、开放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使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逐步建成生态化和数字化的和谐校园。

——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和形成有济南大学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要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十一五”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1、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理念。2、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继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大学教学制度。4、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5、加强成人教育工作。

(二)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1、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资源,加强高水平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建设。2、扩大研究生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坚持科研先导,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科研先导的思想。2、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3、激励和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4、加强应用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5、调整和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结构,积极探索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出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精品成果。

(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2、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4、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五)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全面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2、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校院两者关系。3、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4、完成后勤管理模式改革。5、多方面筹措经费,保证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需要。6、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六)加大投入,加强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建设与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2、改善基础教学、科研设施。3、加强图书馆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4、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5、大力改善体育文化设施。6、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七)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广泛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2、不断扩大各类留学生招生规模;邀请更多的国际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讲学;提高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能力、层次和水平;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交流项目的能力。3、探索新的合作机制,实现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办学,填补我校在医学方面的学科门类空白。

(八)大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积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