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思路

作者: 来源:葛金田   发表日期:2023-12-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第一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

“产教融合”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课题。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提出,“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济南大学标准化产业学院作为国内第一家标准化产业学院,是学校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的重要尝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来,不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标准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建设,准确把握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新思路

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引领,认真践行“双碳”国家战略,坚持“国际标准、国内一流”,服务行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积极争创国内一流标准化产业学院和全国现代产业学院的“标准范式”。在产业学院发展中要遵循以下逻辑思维:

1.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转变传统办学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

2.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

3.坚持产教融合,突出市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通过标准化产业人才培养核心功能实现与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的有效衔接,以市场化手段组织创新资源,促进标准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无缝对接。

4.树立全球视野,推进开放合作。对标国际先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高起点谋划,打造中国标准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对外窗口;大力引进海内外一流标准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建设开放融合共享的国际标准化创新平台。

5.凝聚创新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坚持专业共建、师资共享、课程共创、项目共研、就业共助、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突出产业应用标准技术研发,构建政府、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社会资本等多方参与的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发展格局。

6.创新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治理。通过探索产业学院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全面构建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灵活包容的人才机制、开放创新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收益激励机制及成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明确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目标定位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人才培养路径,积极推进专业共建、师资共享、课程共创、项目共研、就业共助、资源共享,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机制,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标准化领域,聚焦产业急需,以培养标准化总监、经理人和标准化工程师为首要目标,建立本硕博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产业人才培养实体,培养更多熟悉国际规则、适应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

2.明确学院发展定位。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标准学科专业与产业和市场的有机融合,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依托济南大学综合性办学优势和标准化行业特色,把标准化产业学院定位为开放性、国际化、平台型组织。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依托重点产业和国际化、社会化平台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国内外资源,做到真正融入行业、社会和全球。

三、强化内外合作、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与现代产业学院改革发展所匹配的人、财、事等管理办法,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

1.完善产业学院组织架构。强化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高效整合各方的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一是建立标准化产业学院理事会。理事会是产业学院决策机构,由共建方、政府机构、知名企业、标准化组织、高校院所等派出的代表组成。二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和决策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标准化学院议事规则,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四是建立产业学院决策咨询制度,包括建立首席专家制度、成立学院产业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

2.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多主体共赢。一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标准化研究院,发挥学校人才与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二是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三是共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给予学生项目、资源、经费等支持,对孵化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公司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标准化国际组织、海外知名企业、高校院所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国际标准;大力引进海外标准化科技专家,共建标准化产业研究院;开展人员交流与培训,组织召开标准化国际会议等。五是加强海内外标准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组建标准化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联盟。六是开展专业资格认证。建立国家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培训。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3.建立灵活的师资队伍选配机制。一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照市场化用人机制选配师资队伍。产业学院教师由学院基本师资、入库教师和入库专家组成,基本师资从济南大学正式在编专任教师中招聘和校外人才引进,由标准化学院统一管理;建立专业教师和专家库制度,入库教师校内外公开招聘,入库专家国内外公开招聘,根据业务和人才培养需要,从人才库中分别选择使用。二是实行灵活的人才引育模式。按照共引共享共用机制充分激发和释放专业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国内外访学,有计划选送教师到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企业挂职锻炼,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标准化产业学院的重要使命是为产业技术革新与转化持续赋能,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奋力拼搏,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责任与使命不可推卸!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要求,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和“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信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标准化”力量!

葛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