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任重道远 脚踏实地——访我校首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李金屏教授

作者: 来源:​本报记者 刘哲   发表日期:2023-09-22    

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猛,现在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2022年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金屏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复杂环境下输电线路通道智能防护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突破电力行业“三难”痛点

电力行业作为一个传统领域,长期存在着管理区域广阔、设备环境复杂、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而且该行业一直面临着减员增效等迫切要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推动着实际电力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解决。

确保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通道安全是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该通道易受施工机械、烟火、导线异物等各种隐患的外力破坏,导致跳闸停电等严重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输电线路分布范围极广,且大多架设于复杂的野外环境,使得通道隐患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和及时排除。通道“三难”,即信息获取难、隐患检测难、处置反馈难是架空输电线路运维面临的痛点。

面对这些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李金屏团队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经过5年持续攻关,有效地解决了困扰输电线路运维的“三难”痛点,实现了隐患的及时发现、智能分析、预警告警推送和高效处置的输电运检业务的全流程闭环。

李金屏教授谈起技术创新打开了话匣子:“针对这几个难题,我们团队与合作企业首次研制了集信息快速获取、智能处理和高效传输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监拍装置,大幅减少了设备的功耗、体积、重量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寿命和智能化程度;开发了隐患远程巡检和移动智能终端处置反馈的智能管控系统,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智能化管控体系,确保了管控系统对隐患的快速处置反馈。所以,这不单单是几个技术问题,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这个系统突破了输电线路视频及图像在线监测装置规模化应用和隐患快速精准检测的关键技术障碍,提高了输电线路通道巡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幅节省了人工巡线成本费用,减少因外力破坏造成的跳闸发生次数和隐患造成的损失,对于保障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相关专家鉴定,该装置及系统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授权了许多发明,牵头制定了相关团体标准。截至2021年底,在线监拍装备已在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行业获得了广泛推广,市场份额常年在50%以上,连续5年排名第一,并逐步推广至铁路、通信等行业。

注重梯队式人才培养管理

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依托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长期从事图像处理、视频分析、模式识别、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究、产品研发与解决方案定制,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研究所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济南市政府等各级纵向科研课题,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孵化了大量科研成果。研究所积极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承担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技术服务、科技开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相关成果应用于电力、汽车、医学影像等各个领域。

研究所培养的研究生科研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被众多企事业单位所认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要么读博,去更广阔的平台深造;要么去各大企事业单位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研究所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形成了一支包括李金屏教授带头人、科研工作骨干、研究生助手在内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青年科研人员在这里迅速成长起来。

近年来,研究所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授权17项,相关应用成果先后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石油和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去理解。

李金屏教授也在思考,他推进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普及、内容传播,提高学生人工智能学习兴趣与科学素养,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智能。他申请的“李金屏视觉应用与智能技术科普工作室”(简称工作室)入选了2022年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工作室经常组织科普系列活动专家讲座,将人工智能和智能数据处理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心得,分享给大家,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教授说:“科普工作室既可以把项目实施与省科协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突出亮点特色和实际效果,切实发挥科普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李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李老师会带给你更生动、更实用、更前沿的知识。你可以踊跃发言,他可以用生活中最简单的实例,以浅显的语言来讲解深奥的原理。”这是许多听过他讲课的同学的一致看法。李教授强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仅靠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会让学生很茫然,只有与实际生活挂钩才能让学生觉得“我之所学真的可以为我之所用”。

采访的最后,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做科研工作要经常仰望星空,畅想未来,但更要脚踏实地。尤其是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学会提前布局,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注重长远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沉下心来,放低姿态,到生产实践第一线,多学习、多交流。”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未来和现实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许多想象都在以加速度的形态变成现实,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有了人工智能,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事业,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