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作者: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张晶   发表日期:2023-04-2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再造、人才培养结构动能转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的根本指针,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难点和基本方向。

近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个维度,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八航”全链条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要素融合融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五育融合”育人力量集聚,育人成效初显,构建了“三全六结合”思政教育模式,凝练出辅导员家访等特色思政育人品牌,学校获批全省首批“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这是学校实施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自信来源,也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对标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对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绘就的新蓝图、新任务,客观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懈探索和现实状况,我们需要在深入理解“五育融合”育人假设,深入开展“五育融合”育人实践,深入提升“五育融合”育人质量等方面守正创新、持续加力。在2月份召开的学校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学校党委书记刘春华同志指出,学校现在并不缺乏高水平思政工作品牌和平台,关键和重点是如何真正把这些平台作用发挥好,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明确了工作方位、提供了路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建设高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诉求,更是盘活整个“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关键。作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学工思政力量,我们既要站在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全局性思考,打“融合战”,又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度进行整体性谋划,奏“合奏曲”,更要站在学生发展指导的低度进行细节性谋划,打“效果战”。具体有三点思考:

一是树立全面发展“整体观”。“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最根本的目的是回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五育融合”首先要求将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影响综合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作为一线思政工作者,一是加强对全面发展人的整体性理解。深刻理解全面发展人的精准内涵,避免单一性的评价观,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从“层次教育”到“差异教育”的变化,用心理解学生表现出个性特征——“是特点,不是缺点,是差异,不是差距”,要关注学生的天赋优势,选择适合的教育,例如学校深化生涯一体化教育,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业、职业和生活)为着眼点,以此统合安排学业教导、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等;二是加强对各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统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多为“大锅菜”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严格受制于学校的制度体系,而学校制度的统一性、强制性、规训性有时会遏制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学生发展特征个性多元,教育资源校内校外泛在,学习时空线上线下混合,现代高等学生管理模式必须走向“自助餐”模式,必须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供给丰富教育资源,走向现代学生精准服务,我们一线思政工作者必须从过去“规则式的教导”到“发展性的引导”,通过班会课、谈心谈话、生涯咨询、第二课堂等,对大学生的学业、职业和休闲生活全面指导,对不同场域、不同时间、不同形式教育活动的组织统筹,协助学生构建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丰富性的在校经历,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二是当好五育融合“排头兵”。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是盘活整个“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关键。作为一线思政工作者,一是要有“大思政”观。“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大思政”观,树立“五育融合”的整体观念。德智体美劳既有各自的功能划分,必须要求“五育并举”,也有着天然的耦合属性,必须实现“五育融合”,例如学校建构的“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生涯教育544一体化实践模式,就是大思政观、育人要素一体融合的体现。二是有要主动融合的意识。做好学生工作,不能只划德育责任田,“不能人为地分工割裂”,不能脱离第一课堂空谈思想引领,试图建设“独立阵地”,我们既要看到五育的纵向关系,也要看到其与学科、课程和专业的一体化关系。这要求我们找到学生常在哪里,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立足学科,围绕专业,走入课程,走向课堂,广泛糅合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课程教学等有效载体,实现五育并举和第一二三课堂的融合。

三是唱响育人实效“合唱团”。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者关于修复和改进教育生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的探索。五育并举是基础,五育融合是关键,育人育才是结果。这要求思政工作者,一是用好各种思政工作平台,实现五育“嫁接”。学校建设了多个高水平思政工作品牌和平台,这些平台应是五育并举内容平台、教学科研协同平台、学生成长影响平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平台。我们要在学生接触点上用好平台,实现工作闭环,加强精准思政,全力打造有学生、有组织和有成效的新时代学校思政工作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充分整合各种育人资源,突出德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也展现了人本化、综合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这要求我们发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设计项目载体,优化落实机制,在工作末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师+学生+校友”六位一体的五育融合新模式,充分运用“一院一品”精品项目,优化就业、网络、心理、生涯、资助等育人体系,将育人资源带入,育人效果融入,最终实现全员配合,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大工程,工期长,任务多、难度大,我们需秉持“最优处谋划、朝最好处努力”的决心,赶工期,抢进度,保交付,做好新时代“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思政工程师”。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