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努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王义   发表日期:2023-04-20    

济南大学第四次党代会是在全校上下聚焦“冲一流”奋楫争先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代会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思路,以及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四五六”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动纲领。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未来五年,水利与环境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全院上下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发展举措,扎实推进任务落实,努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汇聚起推进学院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全方位用劲,也要重点发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纪律作风,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学院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加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深化与黄河河口管理局等开展党建联创联建,推动党建工作“走出去”,形成开放、联动、融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释放党建新活力。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活动为抓手,聚焦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争创省级及以上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推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坚持培根铸魂,深化“三全育人”,创新教育形式、载体、平台,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统筹抓好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力争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师范类)、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认证, 建成2门国家一流课程,编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1部。积极培育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抓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突出水利与环境学科交叉特色,探索实施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推进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联合培养研究生,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项,省部级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优秀博士、硕士论文5篇,省级及以上研究生优秀成果奖5-8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课题,加强科创项目培育,扩大学生参与面,力争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大学生课程大赛省部级奖励38人次,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人次。增强就业导向意识,持续打造学生就业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深化就业联盟建设,打造“向未来”生涯教育品牌,力争本科生继续深造率突破50%。以环境工程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师生赴外访学交流,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

三、坚持科教融合,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共同建设齐鲁中科泰山生态环境研究所,联合培育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共同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更具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地。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学科建设,力争在2023年省双高建设中期评估中建成省优势特色学科,努力将水利工程学科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行业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开展人才引育工作,引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1人,每年引育相关学科领域国内领先人才2人、产教融合学术骨干15人。重视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育,健全支持措施,搭建成长平台,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打造5个国内一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学科方向创新研究团队,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重点打造地下水数值模拟与污染控制、水利工程先进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2个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全方位全过程多途径争取资金资源投入,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四、坚持重点培育,推动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加强有组织科研,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战略需求,面向沿黄九省区,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产学研联盟,联合申报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重点方向科研平台培育,力争建成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控技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建2-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与企业共建8-10个科研平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创新以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才引进、大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和社会服务给予倾斜支持,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突破。精心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左右,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7-9项,“十四五”末年度科研经费达到6000万元。开展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五、坚持主动融入,推动社会服务取得新成就。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贴地飞行”,完善科技协作服务体系,构建适应科技服务、成果推广和转化的各类平台,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拓展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调控、水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向的社会化服务,持续做好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利用、黄河流域下游地下水精准开发利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调查、济南泉水形成机理与保护等一批重点社会服务项目。做好标志性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和成套方案,年度授权发明专利2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5项以上。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推进合作全面走深走实。充分利用军民融合资源,推动军工项目实现新增长。重视做好教育培训,办好水利工程继续教育专业,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打造社会服务新的增长点。

水利与环境学院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