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踔厉奋发 深耕致远——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文学院郭前孔老师

作者: 来源:文学院 林博 李梦瑶 夏晓琳   发表日期:2023-03-23    

郭前孔老师任教于文学院,兼任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郭老师研究方向为清代诗学、近代诗学、满族诗歌等。授课之余,郭老师取得了诸多的科研成果,他的《清代旗籍翰林群体文学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郭老师还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等多个科研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专著与学术获得了济南大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科研天地里的摆渡人

为达胸中志,不懈春与秋。若想在科研领域有所造诣,必定要上下求索、精益求精,郭前孔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位学者,始终将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态度厚植于科研学术领域,不断努力攀登科研高峰。在与笔者的交流中,郭老师向我们分享《清代旗籍翰林群体文学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清代八旗翰林群体的文学创作情况,这个群体是八旗文学创作水平的标志,基本代表了八旗文学创作的成就。

回想起多年钻研学术的历程,郭老师表示,自己在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清代诗学,它是近二十年以来的“显学”,在学界颇受青睐,每年培养的大批硕士博士生成为未来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因此在清代诗学这座“矿山”被争抢挖掘的压力下,自己选择了少有人关注的满族文学,在2011年以《近代满族诗人群体研究》为题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从此步入了八旗文学领域研究。“我在2018年又成功申请到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满族文学家族研究》,在该领域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的基础上,申请到了本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是潜心研究带来的一种成果吧。”郭老师娓娓道来。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文科,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则更为困难,需要研究者沉心学术、慎始善终。当问及本次项目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郭老师表示,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既要具备长期的学术累积,也要有一定的学术眼光,项目涵盖的范围既要支撑也要驾驭得起课题。也许在钻研中会体会到学术的艰涩高深,但长期的学术积累更会让研究者在研究中得其精要而茅塞顿开。“前期准备工作必须要十足充分,要尽心竭力地花时间去论证,不能有学术知识上的纰漏,好在自己的学术积累较为扎实,可以将有关的学术积淀渗透其中。”郭老师坦言道。

匠心筑梦,臻心致远。郭老师在学术研究中深感八旗文学领域的高深,其所产生的文学创作都对今天都有着深厚的文学价值。郭老师真挚地表示道:“作为一名旗人文学的研究者,在当今时代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发掘旗人的文学创作,挖掘出他们区别于汉人的文学创作特色,给予它相应的文学地位。”郭老师身体力行,以实现理想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提到自己的项目课题申报历程,郭前孔老师的话语里多了些凝重。因为自己的申报项目所需文献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搜集、整理和出版,搜集材料成了郭老师最大的难题。“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没有办法就要想办法。”郭老师笃定地说。由于所需文献以线装书的形式储存在国家图书馆,郭老师时常需要往返两地进行查阅抄录。

比“在路上”更为困难的是有些材料根本就难以获取,获取材料的困难和着急的心情,让郭老师不免感觉“压力山大”。“多少年磕磕绊绊都走过来了,不能怨天尤人,要怨就怨自己功夫不到”。郭老师带着深入研究的热情,选择和文学院的诸位老师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不言弃,继续投入到申报准备工作中去。越过了搜寻材料的山头,申报书的写作也是大问题,像申报书这样的长文章如果缺少逻辑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遣词造句稍有不慎就容易偏颇,不断地修改使郭老师意识到申报书的填写要突出重点又不可过于绝对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终于,郭老师收获了硕果。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于郭前孔老师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郭老师对于课题项目申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是选题要新颖;二是要写好项目申报书,在扎实的论文写作基础上不断修改、反复打磨才能出精品。

教育沃土里的耕耘者

在学术研究中追求精益求精,教学中,郭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新的教改之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从事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的老教师,郭老师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更多地从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郭老师主讲的《古代文论》《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节课听懂没有”成为郭老师的口头禅。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郭老师往往会在总结原因之后给予详细的解答,直到学生疑问的神色消散,郭老师这才放心。

“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饱含情怀和担当地教书,坚定不移地进行学术探索,在郭老师看来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三十年来,郭老师不忘初心在教育的苗圃里播撒种子。

谈及学生在学习中应怎样平衡“博”与“深”的关系时,郭老师表示,大学阶段的学习和中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论文选题为例,许多学生常常不知道怎么去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存在既不博也不深的问题,如何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郭老师说,在“博”的方面,同学们在上课学习之余,可以多多涉猎一些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对学生深入获取知识会有很好的良效。“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现今的学科分类过于细化,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在课余时间读读文化史、历史、社会史和哲学相关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也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深”的方面,郭老师建议文学专业的同学们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适当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诗人、作家并对其作品进行深入了解,仔细研读。在学习过程中,“博”与深”应要两手抓,不可偏废。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这样的困惑,往往是付出了大把时间却没有很明显的成果,郭老师对此表示,学习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认真对待学习,肯下苦功夫才能达到高效而又扎实的学习效果。郭老师还建议大学生要多去读一些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希望学生们在读哲学中培养自己清晰的思维逻辑,拓宽眼界,提升格局,减少武断和盲从的行为;在读历史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能以史为鉴,明智晓理。

授之以渔,玉汝于成。采访的最后,郭老师殷切期盼同学们能够好好珍惜大学这一黄金时期,勤奋务实,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之上多读一些好书,搭建好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放大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在奋斗中提升自我,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文学院 林博 李梦瑶 夏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