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实干笃行守初心——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政法学院张银老师

作者: 来源:政法学院 王轶徽 辛荣 姜男   发表日期:2021-11-25    

张银老师,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研究、社会福利政策等,现为政法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教师。张老师主讲《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等课程。除了教学,张老师在学术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诸多的成果。近年来,张老师在《妇女研究论丛》《求索》《山东社会科学》《学习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张老师还参编教材3部。此外,张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全国妇联委托子课题1项、济南市软科学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10余项。张老师主持或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市厅级奖励4项。

实干笃行,谦逊知礼,这是张银老师的真实写照。科研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有人在其中庸庸碌碌,虚度时光,但也有一批人砥砺创新,他们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为社会科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纵使默默无闻,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张老师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学术成果。通过本次的采访,笔者明显感受到老师对既往荣誉的淡然,她不矜不伐,虚怀若谷,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始终浅笑淡然娓娓道来。

2020年,张银老师的研究项目《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丰富劳动者就业质量相关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可以为国家推动实现两性就业质量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行选择,促进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和完善,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水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仅是教师本人学术、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于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材料的积累、课题的敲定,到项目申请书的填写,每一步都是教师们呕心沥血的成果。张老师回顾了一下申报的历程,分享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项目申报选题至关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项目开始时,“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但选题很难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渐聚焦、逐渐明确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科研项目,确定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才是成功的关键。“长年积累,方能得之” 。在项目的推行过程中,需要丰厚的前期积累。没有一片肥沃的生长土壤,如何能顺利结出累累硕果?张银老师的本、硕、博毕业论文都是围绕就业领域展开的相关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她这次的项目申报也是围绕劳动者就业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张老师说,刚开始申请时,她把选题暂时确定为女性高质量就业问题,在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课题论证指导时,专家建议可以从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视角切入,这样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经过反复思考、推敲与完善,最终将项目题目确定为《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所以,在项目申报时,多听多看多想,走出自己的“小学术圈”,借鉴同行或专家们的建议,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项目申报研究思路必须清晰。研究思路是项目的灵魂,必须做到清晰明确,逻辑性强。张银老师说,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能从问题出发,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其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就业质量相关理论和政策实践以及前期实证研究成果,结合国情,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城镇劳动者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及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社会影响和后果,最后探讨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男女两性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最后,要一以贯之,秉持执着精神。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征程是一帆风顺的,切忌被广泛选择迷眼,频繁更迭目标。应当脚踏实地,“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虽然做足了功课,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很惊喜的。”张老师微笑道,“其实这次项目成功申报的收获不止于此”。她希望将这些感悟分享给他人,多少会有所启发:一方面,善用比较的方法,会给予科学研究极大帮助。另一方面, 在科研中要有求实、创新、团队精神。再者,还要关注社会现实,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恪守学术道德。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走近学生,她是一位有心的人师,诚如入夜之微风,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她用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学生的科创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张银老师的指导下,许多学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科创项目。根据自身的科研经验,老师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四个标准”的建议。坚持“问题意识”中心,而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身的知识积累、专业敏感度、反思能力紧密相关;立足 “理论+方法”两个基本点,多读经典书目中的相关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同时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社会现实,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抓住三个原则,即“学术性、规范性、专业性”,科创实践从学术的角度回应社会现实;秉行四个标准,“小题大做”,小立题目,大做文章;找准研究切入点,提升课题的创新性;关注社会现实寻找有意义的选题;最后还要注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选择操作性强,便于深入分析的题目。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张银老师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比如,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从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礼记》讲:“教学相长也。”张老师坦言,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她自己也有很多的收获,“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教着同样的知识,却总是能得到新的感受”。这可以说是完美地诠释了教学的真谛——教与学相结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春去秋来,日月如梭,张银老师已经在济南大学度过了二十余载。张老师说,回想多年前,自己迈着自信的步伐踏进了济南大学的大门,带着满腔的热情,在七尺讲台上挥写着篇章。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张银老师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越发得心应手,也逐渐地在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中变得游刃有余。张老师说,她见证了济南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更加坚定地相信济南大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