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5-20    

做人是基,做事为本。有人说,父母之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给予、最深沉的付出。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二十年里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给予孩子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养育他们,陪他们慢慢长大,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教会他们走第一步路,说第一句话,认第一个字开始,到背起小书包步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步入社会……孩子每时每刻都牵挂着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心。在孩子心里,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可在父母眼里,孩子在哪,父母的心就在哪……

孩子出生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现役军人,部队紧张的工作训练让我不能经常回家陪伴孩子。为了补偿对孩子缺失的爱,我每次回家都会给孩子买一些识字画书和儿童玩具,而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则是我们最为重视的孩子启蒙课。那时候,孩子常常一口气就能背诵几十句。我总会鼓励孩子说:“女儿背得太棒了,如果再能理解其意并做到就更好了。”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家也不例外,二十年来,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孩子一直都是主旋律。

记得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到部队看望我们。我爱人张罗了一大桌好饭,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坐在餐桌旁,急忙夹起一个大鸡腿刚要往嘴里放,却突然停住了,只见孩子把鸡腿放在了爷爷碗里,又给奶奶也夹了一个。

“女儿不是最喜欢吃鸡腿的吗?今天是怎么了?”我看着孩子笑呵呵地说。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你不是说‘如果我能理解其意做到了就更好了’吗?我要先请爷爷奶奶吃。”孩子稚嫩的话音刚落,全家人都高兴地大笑起来。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在班级名列第二,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孩子在飘飘然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眼看还有三天就开学了,我按照惯例让孩子整理好各项作业和学习用品,却发现有一项作业还只字未动。

“三天之内,务必完成。”我严肃地对孩子下达了“死命令”。

按常理,三天时间是能够完成的,可到了第三天的中午,孩子的一个同学约她出去玩,孩子脑子一热完全忘记了作业尚未完成,居然爽快答应了,一“疯”就是整整一个下午。

“作业完成了吗?”我问女儿。

“没有。”女儿低声应答。

“还没有完成,为什么就出去玩了啊?”我严肃地对女儿说。

“去买笔记本。”女儿试图找一个理由蒙混过关。

“把买的笔记本拿给我看。”我的语气严厉了许多。

女儿诚惶诚恐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翻箱倒柜找到了一本还没有写过一个字的笔记本,暗自庆幸却又战战兢兢地递给我。

“这是你今天买的吗?”我的语气更加严厉了。

“是的。”女儿有点心虚。

“把手伸出来!”看出女儿在撒谎,我真的生气了。

女儿胆怯而又无奈地把手伸向我。我拿起一把直尺“啪啪啪”狠狠地在女儿手心上打了三下。这是女儿出生以来第一次挨打,也是第一次看到我对她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说实话,我也很心疼,但我心里清楚:在关乎孩子做人的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绝不能袒护孩子!

我对女儿说:“今天我打了你三尺:第一尺,是因为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第二尺,是因为你玩心太重没有珍惜改过的机会;第三尺,是因为你缺乏担当诚实没有对我说实话。你永远不要忘记,‘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基,做事为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守信才是为人之本;做人一定要踏实,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做人一定要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后来,我爱人也“夫唱妇随”安抚孩子说:“你爸爸打你的时候‘动作’虽然很大,但尺子落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使多大劲,爸爸是爱你的。”我相信,这次诫训将永远留在孩子的脑海,印在她的心灵深处……

现在孩子已步入大学的校门,时间和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做人是基,做事为本”的深刻道理,也更加理解了父母多年来对她的严苛要求和深切期望。(化2009班 李清楠家长)

我认为家庭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是引领与守望。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精神上的引领,就像春耕秋收一样,是有时效期的。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用爱、尊重和独立,引领、守望、伴随孩子一同成长。

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走弯路。要相信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不要总担心孩子走了弯路,其实那是成长的代价。身为家长,我们不是要阻止孩子犯错误而是要学会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发脾气,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纠错,实现自我成长。

回顾文清的成长经历,孩子高中以前的学习虽然也有起伏,但没有让我操心。进入高中,尤其进入高二,她迎来了人生一个重要抉择:六选三选科,这一选择将决定她进入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更远一点说,这一选择将决定她未来走一条什么样的事业之路。作为家长,我们帮助孩子分析各种选课组合的利弊,指导她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真正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最终,尽管我们再三告诫孩子要充分考虑物理的难度,孩子还是选择了理化组合。选科后第一次考试孩子的物理在全班倒数。尽管我也很难过,但依然选择了默默守护。这之后,孩子明显地比以前更加用功。上课时尽量跟随老师的讲解;下课后也积极主动地去老师办公室释疑解惑;周末抓紧时间刷题。有一次孩子对我说:“有时候我冥思苦想一刻钟都不得其解的物理题,我的同桌几秒钟就给出了答案。妈妈,你知道那是什么感受吗?”理化学得一塌糊涂的我,完全懂得她的无助和无奈。除了理解和爱,我给不了她更多。孩子一如既往地努力,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

其实比起孩子糟糕的数理成绩,我更心疼她的努力打了水漂。偶然间看到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如果在截至目前的人生里,有什么事情是我认为我领悟到的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的生活就像是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鼓励孩子:“考场上的一道题或者你的一念之差就有可能造成很多的阴错阳差,大家将之称之为‘命运’。我们也曾自以为是地认为,命运无常,回首才发现,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往往是在无常的命运中,仍然坚持不懈、坚持自我的努力者。”在我们家长充满了爱和力量的默默守护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她的努力中渐行渐长,考试成绩逐渐进步到班级前列。

现在想想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是无怨的爱,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用爱、尊重、独立引领守望孩子的成长。(化材2003班 孙文清家长)

记得小时候去长辈家拜年,每次吃饭的时候父母都告诉我要等长辈动筷子之后自己才可以吃饭,不可以将饭菜来回翻动以及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很大的声响,吃完饭要帮忙收拾碗筷等等。因为小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久而久之我已经形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去给大家盛饭,将碗筷摆放整齐,等长辈开始吃饭之后自己再动筷子。吃完饭后也会承担洗碗的活。每次买了什么好吃的也都会记得给父母留一份,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是周三,爸爸出差,妈妈又正好开会。没有了父母的监督,我抵挡不住动画片的诱惑就看了起来,结果一看就忘记了时间,直到妈妈回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妈妈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我支支吾吾只好承认没有写作业。没有预想中的发火,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看动画片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是不是?如果爸爸妈妈像你一样,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在家里看电视,那你还能有零食吃,有新衣服穿吗?”我低下头说:“我知道错了。”然后就去房间开始认真写作业。印象特别深刻,第二天早上妈妈做了一盘虾给我吃,说是奖励我知错就改的好态度。那次以后,我时刻牢记妈妈的话,每次想玩的时候都会告诫自己先把本职工作做好,一直到现在,我在上学期间没有迟到过,作业也都准时上交,做事会提前做好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我看来,我的父母是具有长远目光的人,在兴趣班上从来都是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说过不允许,但是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学就要坚持。就用弹古筝为例,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试听时,老师弹的婉转动人,我是拍着胸脯向妈妈保证一定会好好学的,当然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可以轻轻松松就完成的,在学琴的路上是充满曲折的,我也因为天气不好或者作业太多不想上课练琴,但是我态度再坚决,妈妈也不准许我偷懒,不管是自愿还是强迫反正琴是一直练了下来,直到拿到十级证书。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的父母也教会了我很多。最多的就是,让我走自己的路,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教我对朋友对同学都要真诚相待,说话要讲究情商等等。为此,生活中我一直是十分积极乐观的,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与舍友的相处都是得心应手的,遇到困难与烦恼都会很快排解开。

接下来是,父母有话说: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犯错教育之前应该先自省。陪伴和尊重是最好的教案,陪伴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但只了解是完全不够的,想要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更多的需要尊重,不要因为自己是家长,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更不要用成年人的思想去判断孩子的过失。做目光长远的家长,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她们明白什么是爱与包容。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让孩子掌握一些本领,不管将来是爱好亦或是技能,都比什么都没准备要好。(化材2009班 乌兰佳瑶家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以及父母的鼓励、欣赏与引导。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欣赏孩子,给孩子前进的动力与鼓舞。作为家长,我喜欢书画和太极,这对他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在我的引导、鼓励下,他慢慢地培养起了对书画与太极的爱好。

作为母亲,我会及时地发现他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学习懈怠、消极情绪与状态等,并引导他纠正。

原晶煜喜欢看书,国内外的名著,散文,诗歌,他都喜欢看,为他积累了许多的素材。此外,他爸爸擅长写作,会经常打印一些优秀的文章以及一些著名人物事迹或者时事方面的文章给他阅读。这为他参加文学社、写话剧剧本、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奠定了基础。(化2001班 原晶煜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我非常注重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但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遵循一定的作息时间,很少熬夜或者睡懒觉,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还有利于对孩子时间管理的引导。还有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一向认为“当日事当日清”是适用于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拒绝拖延症,避免出现“明日复明日”的现象,所以张雅琪在这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强迫症”,就是每天都会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另外,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好胜心,毕竟学习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让孩子体会到胜利或者失败的感觉,才会真正的投入到学习这个竞争中来。

其次,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孩子成为“最佳拍档”。我认为 “参与式陪伴”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积极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参与到每一个阶段的每一项重大的事件,让孩子的成长充满仪式感。与其说我与张雅琪平时是有爱的父女关系,更不如说我们是最默契的“兄弟”关系。我们两个之间从来没有秘密,高中我的女儿开始寄宿生活,虽然学习紧张,但还是定期保持通话,通过交流,舒缓她的心情,缓解她的疲劳。与此同时,由于封闭的学习环境,我还会为她讲解她最爱的排球赛事,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她的兴趣,还可以放松她的情绪。到了大学,生活相对来说开放了许多,但她仍然会每天给我打电话或者是视频,倾诉她的烦恼,询问我对一些琐事的看法,我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我的观点,当然也许她不会采纳,但她或许会从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新思路;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都愿意告诉我,就连老师随口表扬她的一句话,她都会分享给我。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交互关系。我既可以了解到女儿每天的生活、学习状态,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她的价值取向、为人处世的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再次,丰富孩子的人生经历、拓宽孩子的眼界。一定的社会实践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记得张雅琪所体验过的有超市收银员、图书馆整理员、博物馆讲解员、牙医等等,我不赞同走形式,我会让孩子完整地体验每一种职业,不仅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还可以浅层次地品尝到社会的酸甜苦辣咸,对于劳动者的付出感同身受,这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她可以通过这些经验,变得更加坚强,同时也确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方向。

第四,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到“世界”中来。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但是,她对政治十分感兴趣。她只要在家,就会准时地观看新闻联播,尤其是国际新闻、中外关系等相关新闻她特别感兴趣。我们会经常在一起就一件事情畅所欲言。有时我们的观点一致,但有时也会相悖。这又是一个交流的时机、灵魂的碰撞,同时也是一个放眼看世界、开眼看中国的过程。另外,我一有时间就会带她去旅游,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在旅游的过程中,她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将会变为她灵魂中隐形的财富,这个学习过程的弹性是很大的,效果是惊人的。总之,要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去发掘孩子的潜能,开拓孩子的眼界。

最后,我认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前提。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错误的,还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孩子所适合的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将亲子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发挥父母的最大价值,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相对轻松起来。(化材2004班 张雅琪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