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外国语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4-01    

一路陪伴,一同成长。回忆起孩子成长的过往,自感也没有太多的心得,只是想起了许多自己年少时的经历,感慨颇多。因为诸多的原因,没能继续读书,后来有机会参加了招工进入工厂,明白了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身知识的短缺,成了伴随自己一生的遗憾。

孩子的到来,给家庭增添了太多的欢笑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由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懂事又听话的好孩子。带着初为人父的喜悦,每天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流,没有教育经历,在孩子教育上也不知从何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位作家教育孩子的文章,里面主人公告诉自己有病患的孩子的一句话是:“孩子,从你没降临这个世界,你就是第一。”这句话让我感悟颇多。

转瞬几年,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记的那时每天孩子一回来,我都会询问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一些趣事,学习到的儿歌,舞蹈都鼓励孩子分享一遍,大人也参与其中,并且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提高自信,鼓励孩子充当老师的小助理,乐观向上,团结同学。

孩子初入小学时,状态不是很好,有一段时间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好,回家后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作为家长,看着流泪的孩子我却有些高兴,因为我欣慰的是,孩子是一个要强的人,是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思考了很多,然后做出了人生一次重要的决定:辞职,到镇上做生意,孩子也转到了当地一所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我与孩子制定了一套不成文的学习计划:比如说每天在学校严格要求,认真学习,积极表现自己。回家后,首先回顾一天老师的教课内容,及时并认真完成作业;然后还要预习明天的新课。即使是因特殊事情不能到校学习,也要自学,找出重点。同时增强自学能力,做到考前自考,错题整改。实在不会时,我也会耐心地讲解,一遍不行两遍,直到教会为止。我尽量做到不着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并且与孩子一起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在辅导孩子时,尽量做到拓展教育,增强孩子对文化的认知,有时也不要求掌握,只是让孩子增加一点印象,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引导方式一直延续多年。

后来,家里的生意走向下坡路。孩子说:“爸,放心就好!不用为我操心,我长大了,就是你不管我,我也会好好学习,甚至比你管我还要好。”听到这些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确实做到了自己所说,顺利地考入了期盼己久的济南大学。

仔细回想这些年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谈不上什么经验,点点滴滴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了一些为人父母应该做到的事。(英语2003班 安楠家长)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孩子三岁的时候,我们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最开始孩子会和它一起玩耍,渐渐的,玩伴之外她却要求更多,比如强迫小花猫和她一起上学,各种的欺负它……我告诉孩子:每个人、每只猫、每棵树都是独一无二,他们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他们不仅要有尊重,还有平等相待。

二是教导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孩子报名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但临近比赛,她却不想参加了,只是因为别的同学说了一句话“马拉松太苦太累了。”我对她讲:“做人要讲信用,做事更不能半途而废,那样的话会失信的。”我反复地告诉她,安抚她,从那以后,她做事再也没有半途而废了。

三是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我认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始终相信孩子,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让他们坚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无论他们遇到多么困难的事,也不会放弃自己,因为明白自己身上还寄予父母的期望。

四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在寻找最正确最合适的教导方法,有时候可能方法不太正确,或者态度过于生硬,让他们更加叛逆,所以我一直在反思,哪些方法他们更容易接受;有的时候讲道理更为有效,有时候就需要严厉督促。(研英语2020班 屠婉家长)

有一天,我无意在喜马拉雅app上看到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苏轼的栏目。康震老师讲道,苏洵在苏轼苏辙两兄弟幼年时便让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接受教育,长此以往,哥俩培养起十分深厚的兄弟情谊,并且在学术政见上也相互辅助,在彼此有难时相救于水火。可以说,苏洵这位父亲营造出的家庭氛围是促成日后两兄弟光耀门楣的重要一环。而这种家庭“隐性教育”正是我今天要说的“浸润式教育”的重要体现。

我尤其赞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并且一直为之实践。“浸润式教育”无非如此,它是对“说教式教育”的“断舍离”,是将教育潜移默化地安插在家庭生活的某个情境中,使子女真正地由衷地领悟到父母意欲传达的思想观点。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我深感对子女的教育80%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剩余的20%才是知识的传输。生活中,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质疑时,首先应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做过同样的事,孩子有没有受到自己错误引导的影响,而后再对症下药,一方面纠正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给孩子良好的示范。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干坏事”之后,二话不说便提高嗓门,叫住孩子,然后就迈着大步走到孩子面前,进行一顿狂风暴雨式的训斥说教。无疑,这种行为会增强孩子的抵触心理,时间一久,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倡导“浸润式教育”,不仅润物无声地为孩子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也避免了不当教育方法对孩子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既然我们的教育方向是好的,又何必在教育方法上翻车呢?

我想,“浸润式教育”之所以能够胜“说教式教育”一筹,与其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无关系。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自发地以一种强者的高姿态面对孩子,所以,当我们的意愿与孩子的行为发生矛盾时,我们便会理所当然地对孩子加以说教,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理念,这无疑是孩子被动认知的过程;而在“浸润式教育”中,家长借用生活情境耐心地对孩子加以引导,扮演了一个“朋友”的角色,这种方式使孩子充分参与到自我纠正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让他们欣然接受自己摸索出的路。好比搭积木,父母和孩子最终都搭出相同的屋子,但孩子会更珍惜自己所搭建的那一所。

更重要的是,“浸润式教育”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说教的过程与否定孩子无异,试想,在一个长期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还产生怎样的心理呢?结果显而易见,孩子会形成并不断加重对自我的否定,缺乏自信心,并且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趋向沉默寡言,做事畏首畏尾,不敢拥抱新事物,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结局吗?我们期待幼苗快速地成长,却不时地向其施加压力,最后幼苗慢慢将头低下,终究比其他幼苗矮了许多。与其相反,在“浸润式教育”的环境下,家长循循善诱,孩子主动自省,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自信地愉悦地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有一个著名的家庭三角关系,即在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孩子应处在最上面,父母在下面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支撑,如果呈现出“倒三角”关系,孩子只能在下面苦苦支撑,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对于孩子,父母不能太过强势。我们不能是孩子的天,压着他们成长,限制他们的高度;反而我们应该是他们的地,支撑他们成长,让他们走得坚定有力,走得无懈可击。

“每颗种子都会找到自己的生命蓬勃之路”。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浸润式教育”的引导下种下自己的种子,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浸润式教育”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英语1804班 法一凡家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格健全发展的保障,父母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的教导,都会更持久的记在我们心间。在我家,父母从未特意强调过“家教”二字,他们更注重于对我的言传身教。

爷爷年纪大了,前些年又因摔伤而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父亲兄弟三个轮流照料,换着花样地为老人家做饭。一日三餐,如此往复,这一照顾,便是四五年。前段时间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说我家被评为“社区敬老先进文明户”,他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说这话时,父亲满是自豪。他们从未强调过“孝敬”二字,可是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我的教育上,他们坚持实行“放养政策”,不干涉就是最好的管教。父母支持我所做的一切合理决定,培养我的兴趣爱好。高考之前,他们对我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对我施加任何压力,只是希望我能够尽力而为,不辜负自己就好。填报志愿时,对我唯一的要求是尽量离家近一些,这样往返学校会更方便。进入大学之后,我们保持每周一次通话,我向他们分享自己在学校的趣事,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父母在对我的教育上,一直保持陪伴而不干涉的态度,陪伴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么多年,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踏实做事,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也在尽力按照他们所教诲的,努力成为一个稳重踏实的人。(英语1903班 张妤)

女儿从小乖巧的性格讨人喜欢,让她认为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大家都会喜欢她。小学期间,女儿过得一帆风顺。进入中学,有一天她满脸忧愁地回家,问我:“为什么我对同学们这么好,他们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我?”我告诉她,有时候我们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只要做一个善良、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就可以了,生活意义不是取悦他人,而是悦纳自己。在这之后,女儿逐渐明白并非所有人都要喜欢她,自己也没有必要用力取悦别人来维持“众星捧月”的假象,可能这也是她了解人情世故的开始。

现在,女儿依旧记得我当初对她讲的话,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中,逐渐发掘了适合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逐渐变成了一个悦纳自己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女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阅读学习了大量英美文学、古希腊经典作品。不同文学作品教会女儿包容,开放和悦纳自己,努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并且让她保持天真,保持对社会和世界的好奇与感恩。

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终身学习,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春风化雨的过程离不开言传身教。(英语1704班 王昊家长)

(文章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