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扎实推进全方位育人工作——在本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21年3月5日)

作者: 来源:校长 张士强   发表日期:2021-03-11    

老师们,同志们:

在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本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再落实,充分彰显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学校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对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方位育人工作。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讲三点意见。

一、牢记初心使命,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为谁办大学”这一方向性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教书和育人脱节是一大问题。高等教育办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分门别类的培养专业化人才,在专业化办学道路上,因为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导致教育的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人文素养和心理建设,导致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可以说,课程思政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育人难题,为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有效路径。

(二)课程思政是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的现实需要

课程思政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与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更多依靠隐性教育,倡导专业课教师利用隐性教育方式方法去感染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自然而然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补充和支撑,有利于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三)课程思政是教师职业使命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他曾指出:“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课程思政建设,本身就是再次强调教师要“传道”、要育人、要塑造灵魂。课程思政之“道”指的是培养的人才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重申,是教师履行职业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重点特色,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

课程思政就是课程要起到思政的作用,价值导向的作用,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它既有建设的重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

(一)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

课程思政强调高校专业课教育要凸显“思政元素”,而且对“思政”元素作了一个宏观范围的解释。课程思政不是完全等于思政课的思政,也不是单纯的政治教育,更不是意识形态教育泛化。课程思政的本质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纲要》的精神看,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内容

课程思政要充分考虑各学科门类设置、办学特色、专业特征、学生实际情况等差异化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开展教学。从学科门类来看,文史哲专业类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政法经管专业类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师范专业类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工学类专业的老师,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艺术学类专业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总之,各学科都要积极结合自身特点,推动思政元素深入融入到课程之中。

三、强化责任落实,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工作要求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构建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建立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强化示范引领,选拔培养课程思政种子教师,开发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教学沙龙等培训教育活动;加强课程建设,承办了山东省高校“金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搭建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公共交流研讨平台,努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金课”,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

但是,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课程思政工作仍旧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例如: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建设理念尚不深入;目标重点不清晰,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各类课程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凝聚等。为更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全校上下必须激发动力、形成共识、协同配合、互相支持。

(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根本形成共识

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教师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的具体安排上来,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要强化贯彻落实,主动扛起政治责任,紧密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实际,认真谋划、积极推进,带头落实好上级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要全员参与,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承担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一要落实主体责任。下一步,学校将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党委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指导、推进课程思政。各学院也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建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抓课程思政机制,“一院一方案”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带头为学生上课,讲大势、传大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二要全面统筹规划,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新体系,融入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教师建设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专题培训方案,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分专业、分学科、分领域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培训、现场教学观摩、典型经验交流等活动,有计划、分批次对所有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要结合专业特点和高水平建设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举办专项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研修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系部、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教研制度。要鼓励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与效果。

(四)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思政教育内容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铸魂育人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在公共基础课程、通识选修课、专业课及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要按照课程建设规律,结合课程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章节、合适的内容,像盐渗透在食品中一样,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

(五)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建设水平

要强化教学研究,在教改研究课题立项中优先支持课程思政类研究选题,鼓励教师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要创新教学方法,广大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认真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核心、重点和教育方式等,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等,对学生进行有温度、有品质的思政教育。要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加强质量监控,科学设置监测指标,在课程建设、教学比赛等工作中,强化课程思政因素,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

老师们,同志们,“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命题。这绝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也不仅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认识,坚持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用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