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工作就是我的生活”——访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朋忠老师

作者: 来源:学生记者 黄晶晶 彭昊欣 唐凯恒   发表日期:2019-11-14    

十月的济南,天气爽朗。在这样的好天气里,笔者几人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采访了荣获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的李朋忠老师。

李老师系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教学工作。李朋忠老师担任着济南大学李朋忠工作室主持人,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李朋忠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是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库成员,团省委宣讲团成员,济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特聘教师发展咨询专家。参加工作以来,李老师曾获济南大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等荣誉称号;2009年至2016年连续七年获学校本科教学贡献奖。

教学相长,播思想之苗

当谈到教学工作之时,李朋忠老师不无激情地答复着我们,而这种激情又仿佛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平静。我们当老师的做工作要分两步:第一步,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第二步,把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换。我们应该怎么样用学生听得懂的道理讲出来,用学生能够接受的通俗易懂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讲出来,这个工作是很难做的。依据同学们的经验、阅历、智力和能够接受的水平,再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同学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教给你们,这个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在这连连慨叹两句的不容易当中,不难品味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背后所下的功夫。要埋下思想的种子,先前的工作包括仔细检查这粒种子思想的温度、思想所含的深度、最后能够发芽的概率,还有后续的持续的灌溉工作——即长期的讲授。笔者总以为教学不过事先备课,然而在对李朋忠老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后,笔者才明白,平凡的职业不意味着平凡本身,它包含某种奉献的伟大。而种子所下的土壤又总会截然不同,一位老师,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

李朋忠老师坦然告诉笔者,面对常人眼中观点偏激问题学生,他是很喜欢的。同学们会思考,有观点是很难得的。因为他们的经验阅历知识结构不足,有时不能理解这个观点,但他们能思考就很不错了。作为一位老师,传达知识之芬芳普及大道之深奥,是教者任,而遇上能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学习者,两者于思想上有所往来,共通道理,才能让思想这棵树苗的根在学生心中扎得更深。教学共相长,传思承想,以扶心中绿植。细想一位教师的渴求,笔者也不禁慨然。

春风化雨,传润物之声

一位好老师,说起自己的学生,眼里透露出来的总是满满的爱意。因为希望能与更多的学生交流,能为更多的学生排忧解难,每一次上课,李老师都会把联系方式留给同学们,日积月累,李老师的微信好友中竟有了一万多名学生。每当说起自己的学生,李老师满眼都是骄傲与自豪。学生们都很信任他,无论是生活中、观念上还是学术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愿意去咨询李老师,期待他的点拨。而李老师在上课之余,对学生咨询的各种问题,他都认认真真地回复。

李老师对学生们说要少看手机,学生开玩笑反问道:您自己不也经常看嘛。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大学四年,他学了四年的资本论,读了四年的哲学与历史,看了三千多本名著,只有自己变得深刻了,才能看手机;如果自己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脑袋里没有一个框架的话,就少看手机。就这一点,李朋忠老师认真地解释道:这是因为,手机带给我们最大的困扰就是知识的碎片化,要想从碎片化的信息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与信仰,是非常困难的。

李老师认为,大学四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为关键的。对此,他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该做的四件事——换观念、重知识、学技能、知担当。第一点换观念,是指学生的思想觉悟、思维方法要改变。进入大学之后要脱胎换骨,而帮助学生进行观念转换的,就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学科,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告诉我们何为自律、何为他律;中国近现代史让我们明确近现代中国发展的脉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与党的理论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形势与政策,让我们明了当今世界的形势、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家的对策……通过这些科目,才能让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党和国家民族需要的人。第二点重知识。李朋忠老师着重强调当代学生应该多读书、多看书,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论读哪方面的书,都会提升个人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是人们去获取更多知识、更多思想的阶梯。第三点学技能。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招鲜,吃遍天。学技能,就是要打造学生们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一个拔尖的人才。第四点知担当。所谓担当,是中国传统的信念,我们说一个人有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在家国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位置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在责任中找到自己的担当,在担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理想、有境界、有信念的人,做一个有一技之长、懂得奉献的人,就是李老师对广大学子最殷切的期望。

乐此不倦,递信念之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朋忠老师熬心苦战三尺讲台数十年,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信念。在漫长的求学道路上,若单单凭借热爱,仅有的一点温存也极易消耗殆尽;若只是依托责任,时间长了也终会疲倦。因此,李老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信念的培养。而他自己,也始终坚守着这份信念。

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李老师对教学工作也有着深深的执念。当笔者谈及李老师的生活时,幽默健谈的李老师所谈及的依旧是以工作为中心。而当笔者再次询问工作与生活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时,李老师坦言: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正是因为将教育工作完全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整个人生才与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无法彼此分离,却又终生相依。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让笔者看到了一名大学教师的担当与信念。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教师,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进而热爱自己的国家。他认为只有自己尽到老师的职责,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在济南大学这一方土地上,李老师培育了无数的学子。当漫步校园听到一声声问好,李老师认为这就是他努力付出的收获,而这份收获又激发着他作为教师的热情,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到此,李老师说了八个字,即:大公大私,大私大公。以此为准则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方才能收获自己所求。

教师是一份传承知识的职业,唯有教师之教心在,师任在,于学海中甘当一颗引路明星,才能使无数学子于攀登路上有所方向。优秀的教师万千,奉献的教师万千,李朋忠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将毕生所学尽数倾付,薪尽火传,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未来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