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欲树其人 先立其心

作者: 来源:文实   发表日期:2023-12-15    

古人云:“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教导我们只有明辨事物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扎实稳进,进而形成科学探讨扎实的学风。而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缺乏的正是这种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事物考察、检验或穷究来获取正确认识的态度,体现在外部层面就是不能端正态度静心研习。那如何端正态度,那就要先“立心”,也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我们只有先树立信念,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长为理想中的人。

现如今社会浮躁,年轻人只愿活在当下,有一些人觉得青春正当时,就应该疯狂地度过,对他们而言上大学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于是他们常常没有节制地把时间花费在娱乐上,上课找人签到、作业抄袭、数据伪造,他们看似热血,有远大的抱负,却只是追求于享乐,学习变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附属品。

贪图享乐,归根结底是没有信念的表现。“欲事立,须是心立”。宋代思想家张载强调“立心”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做事的重要性,其所说的“心”指人的思想、观念、主观精神和意志等。“立心”或“心立”,从大的志向上说,即“为天地立心”;从处理日常事务上说,也须“心立”,意思是说,人的行动是受思想主导和支配的,要使所致力之事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主宰”,并下定决心为之不懈努力。如果心不坚定,则可能懈怠懒惰,这样,你所要做之事就很难取得成功。

一个人若是有了信念,必定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付诸行动为之奋斗;如果没有信念,就会是非不分、善恶莫辩,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只知往前走,却不知为何往前走,走向何方。每个人畏畏缩缩,内心还没有那么坚定。所以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追求,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着一种盲目的冲动,依然不能算是有信念的人。

如果你有留意过,就可以发现在大学校园中非常普遍的“低头族”、“手指控”与“空占座”现象。在熙熙攘攘的路上,不与近在咫尺的同学、朋友交流却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在安静优雅的自习室里占好了座位却不去学习,反而让那些想学习的人无座可坐。这就是发生在缺乏信念,内心空虚的大学校园中的一幕。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可是因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十八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可见,欲做成一件事,须先要“心立”。古今中外成事者皆是由于忠诚持守自己的信念,且意志坚定。只要努力做到使“理想信念”之心立而不迷茫,而后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个人的成功才有较大的把握,国家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大学生更要“立心”,以信念作为内驱力时,自然可以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欲树其人,先立其心”。因此,想要成为扎实稳进,心无旁骛的优秀学子,还要从“立心”开始。

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