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烟火中的清凉——记我印象中的别样济南

作者: 来源:文学院 李晴   发表日期:2023-06-08    

济南是朴实闹嚷的,这份质朴不仅体现在当地人们的热情中,更体现在各个景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了人,才有了烟火,才有了繁华,于是你且安心在夜晚上街漫步——各式各样的摊点,各妆各彩的面孔,聚集在你面前,你感觉到安心,感觉到放松和自由,但是你越走越拥挤,这份洒脱被尴尬得不耐取代,你开始抱怨起这“峰峦起伏”般的人群,这让你心想:要是不出门待在家里就好了!

当喧嚣成为常态,当彻夜狂欢成为习惯,空虚便泛上心头。灯红酒绿,繁华闹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喧嚣中的寂静便成为这世间不可或缺的生命版图。

在热闹的泉城路上,济南手造馆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与人来人往的博物馆相比,手造馆更多了份深沉与寂寞。人不太多,正是这份隐隐的萧条之感给了我自由的欣赏空间,让我能在宁静中去感受非遗、画展等等的独特魅力。未到夏至,炽热的阳光却仿佛是辩论家咄咄逼人的机锋,气势汹汹,直逼面门,万物胸腔中都被沾染上燥意,无法宁息。令人意外的是,手造馆仿佛是闹嚷尘寰中的静谧雨巷,又像是雨巷中撑伞回眸的少女,只这一眼,便足以使我满腔的烦躁平息,心甘情愿地溺在那无声的温柔之中。

手造馆分为四层,一层以展示非遗文化为主,三四层则是以高校的画作展览为主。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二层。

手造馆的二楼是以“回忆”为主题的,甫一抬眸,我就看到了七八十年代风格的“呢绒”服装店,门是红木材质,门前有一辆带有横杆的老式自行车,自行车旁的书上斜斜挂着一台摇摇欲坠的煤油灯。再向西南望去——一架小桌子上齐齐整整地摆放着算盘、杆秤,还有盛满了回忆的老照片,照片旁边则是零零散散的粮票,在向我无声地诉说着。儿时曾见过的缝纫机,还有像极姥爷曾骑过的前头带有横杆的自行车,以及手指翻飞,滴滴答答时刻不停的算盘——记忆的深处总是遗留下岁月的余温。“磨剪子锵菜刀”的牌子边摆满了小板凳还有各式各样的修理工具,昏黄的灯影下,木质椅上的丝丝斑驳忽地张开双眼,深情凝视着我,视线激烈碰撞之际,时光的痕迹将深邃与炽热的光影深深投射在我的心中。馆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广播号角张开双臂,穿过岁月长河,将我拉入往昔生活——于是四季变换,光影交替,我站在时代的一角,看到垂柳下摇着折扇,闲适聊天的老人;看到繁华巷子里步履匆匆,神态傲然的摩登女郎;看到流水线上一刻不停,挥洒汗水的工人;看到小口嘬着糖人,被祖父小心牵着的幼小孩童。年幼或年青,中年或老年,岁月的烙印牢牢刻记在他们的灵魂上,这是他们在人世间存在的不可磨灭的证据。

这种时空交错的感受总会使我飘然起来,恍惚间,我的身体上仿佛有过往和此刻时空的矛盾和撕扯,在撕扯与挣扎中,我总能嗅到生命的鲜活气息。虽然我与他们无法相遇,但这些老物件却将我们的灵魂化作丝缕,参差错落地缠绕在同等空间下,像是一个茂然勃发的参天大树上层层叠叠相互交错的枝丫。手造馆内冷气开的很足,我的心中却像是燃起了不可熄灭的火焰——这火焰燃烧了永恒的岁月,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以怎样的姿态默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历史就像一个永不停息的车轮,以锐不可当之势向前跃进,逝去的已经逝去了,但逝去的也未曾逝去。

嘈杂欢闹的人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来来往往,生命像浩瀚海洋潮涨潮落,此起彼伏。个体的存在忽明忽灭,但薪火相传,赓续相继的历史精神永不磨灭。烟火中的清凉,更是历史中的清凉,让人们在浮华中得见生命的本质。因为历史是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

文学院 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