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不觉碧山暮 但闻万壑松

作者: 来源:​文学院 胡一哲   发表日期:2023-05-11    

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趁着熹微晨光,我们一行四人从济南匆匆奔赴泰安,只为一睹泰山的雄伟。

从红门进山,我们穿行于拥挤的人潮中。沙路、石阶、缓坡,各式地形分布,庙宇楼阁寥落地分散在山道上,皆别具一格。

登山的过程是漫长的,手表里的指针在不知不觉间已转了一圈又一圈。远处的山,变为脚下的路;眼前的景,化作身后的途。漫漫登山路在四人间欢声笑语的调剂下,却也不十分疲劳。太阳渐渐移至头顶,原本纤长的影子被日光压缩成渺小的一点。穿行于部分隐在林间的山道上,上方的绿叶为我们筛落下片片阳光。

一路上的生机勃发之景终于在南天门处迎来了告别。回望身后的百级阶梯,我不禁想要吟诵起屈原在《离骚》中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路长人困,我们也要不断去追寻心中的真理,终点或许就在前方。忽一转身,背后原本拥挤的人流已分据两侧,中间留出了两三人宽的路,一行六人迎面缓缓走来,他们各肩负一条长长的扁担,担着前后两个绿色的蛇皮袋,袋里装着满满当当的塑料瓶,还有的背着没开封的两箱矿泉水,操着一口纯朴的山东口音,“让一让!让一让!”,顺着山道下山去。他们胸口上那有些褪色的“泰山挑山工”字样,鲜明夺目。我默默退到一边,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直到他们被淹没在拥挤的人潮中。震惊之余,一阵更加崇高的敬佩感涌上心头。他们或许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天沿着近乎垂直的山道缓步而下,一天不知有几个这样的来回。他们在和日月争锋,和时间赛跑。面对着近乎垂直的山道,他们的脸上却还洋溢着花一般的灿烂笑容,在阳光下无比耀眼。暗黄色的长扁担在他们肩上一起一伏,那扛起的不仅是两袋矿泉水,更是整个人生的重担。他们用身体力行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挑起了整座泰山。

山顶依旧是风光无限。杜甫《望岳》中有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沿着环山的廊道,我眺望着渺远的山脉,远处那抹浅淡的青绿绵延起伏,想象着日月在这里交替,昼夜在这里分割。齐鲁大地这片神奇的领域,有着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自然风物,更有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攀至山顶,渐渐平坦的山路上有几棵松树在风中傲然挺立。山顶的强风卷起地面上的沙石,密密的松针在风中狂舞。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几位挑山工的身影,他们如这山顶的松树一般,傲骨峥嵘,逆风不折。

光影渐渐西斜,暖黄的夕阳为山顶的一切事物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泰山的日暮,非生命的落幕;松树的常青,乃人生的前进。诗人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有“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一句。虽然此刻没有悠悠相伴的琴声,但朋友在侧,山水在前的满足感是无可复制的。

《孟子·尽心上》中说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临泰山,仰望苍穹,俯视平野。靠在玉皇顶上的红漆围墙上,我张开双臂,闭上双眼,用力呼吸着山顶的新鲜空气,阵阵强风胡乱地拍打着脸颊,我只觉清凉畅快。流动的雾气碎裂了穹顶下的阳光,在风的作用下,分分合合,忽聚忽散。我想起作家庐隐在《海滨故人》中的一句话:“人世的祸福正不可定,能游嬉人间也未尝不是上策呢?”那一刻,自由的血液在血管中沸腾,无边无际的畅快确是实实在在的。

下山的缆车顺着索道徐徐而下,山中的风景尽收眼底,远山隐没在朦胧飘渺的云雾里,黄绿相间的树丛沿着此起彼伏的山脉生长、挺立。四条笔直的钢丝将头顶的天空切割成不均等的五份动态的画面,云卷云舒,飘飘荡荡。我们从林上穿过,从风中穿过,相机定格住那刻我们脸上的笑容。此行也有遗憾,没能见到泰山的日出,但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不会是完美的,把握住当下,做出当下最满意、最精彩的选择就已无憾于心了。或许,触不可及的美才更加耐人寻味。

一天的奔波,生理上的劳累感是实实在在的,但一路上所感受到的自然人文之美和欢笑陪伴却更为珍贵。所幸,这一天没有辜负迟来的春日,也没有辜负山水人情这首无言的歌。

碧蓝的天空,金色的日光,起伏的远山……正想着,车窗内涌入的凉风吹乱了我的思绪。

文学院 胡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