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张张好似时光悠远的相片里,我看见的是笑靥如花的少女,是记忆中你不曾有过的年少的模样。
事实好像正是如此。自我出生起,你便是“母亲”的角色,是被依靠的存在——不是你自己。
人们说母亲是伟大的,他们用“无私奉献”铸成了母亲这个群体的枷锁。他们歌颂母亲的无私,他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是蹉跎的背影,是粗糙的手掌,是斑白的鬓角,是风霜刻下的皱纹……以一种环境渲染式的手法来昭示着母亲的不易,母亲的付出。无数感人的作品中,母亲也总以年老色衰、为子女付出一切的形象出现着。但,这是不对的。母亲也并非生来就是母亲,她们也曾是孩子,是依偎在家人身后被好好珍爱的存在;是少女,有自己的纯真与热爱。孩子不单单是负担、是奉献的接受者,母爱也不单单是母亲的衰老,她也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自然界万物的孕育都是生命的延续,春花以秋实为结局,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绽放。这是爱。
母爱这个词厚重,但不沉重,它浸润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等到有一天我慢慢长大,或许你的枝干早已干枯。”
“我会在你身旁,把你搀扶,如当初你带着我,走出人生的第一步。”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是世界上对我们最无所保留的人。她的手机里有无数我的相片,她知道我的喜怒哀乐,知道我何时长出第一颗牙,何时跌倒受伤,何时学会面对挫折,何时在取得好成绩时手舞足蹈……在我们的生命构成联系的那一刻,我仿佛填满了她的整颗心,也第一次感受到爱。
小时候,在你的保护和细心呵护下成长,你牵着我的手,走过无数个大街小巷,走过我成年以前的每一条路。现在,我该放开你的手,自己一个人走我该走的路了。我知道,在我的人生路上,总有人来来往往,不能与我一同走到终点。我不能一味地追寻他们,那样,我便不是我。但我却永远难以超越一个与母亲构成的同心圆,因为那个圆心,便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岁月从墙上剥落,日历本被一页页撕下,换了一本又一本。我抓不住时间,像沙子从我的掌心流过,我只是哽咽于我们相处的时间如此之少。在那些我无法与你相伴的日子里,愿你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我会努力快点长成雄鹰,也为你撑起一方树荫。
爱是一个双向的动词,我会爱你,如你爱我一般。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于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