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风唤醒了街头巷尾的早点,汤水蒸笼的雾气飘到了窗外,忙碌的环卫阿姨拾掇着路边的落花,行色匆匆的人正赶着点去往林立的写字楼,错落的吊塔在工人的穿梭间拨动着时序,吊起了熹微的朝阳,又洒落如水的月光,荷锄而归的身影伴着声声犬吠,隐于暮色的人间又开始盘算着明朝的历历情景。日日如此,朝朝依旧。无需强调,没有刻意,劳动,一直存在,无处不在!
劳动,是在以奋斗落笔添彩以求幸福,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也。劳动在如今的时代语境下,早已是泛化到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了,不同岗位、不同形态、甚至不同时空。若想一探劳动创造幸福的究竟,最易理解之处,大可去往最朴实的田间地头,回到几千年来最广大劳动者扎根的地方,感受他们所营造的幸福。农家人几乎把一生都倾注在土地上,立春时节松土,清明雨下播种,谷雨过后插秧,立夏晨理荒秽,二暑忙收熟谷,立秋来前再种……年岁更替,也许生活单调无味;时节变换,或者各有意趣。足蒸暑土,背灼天光,辛劳不知几何,农民当之无愧是最伟大的劳动者。但于大多数和土地相处了半辈子的人来讲,耕耘在一亩三分地之间,并非只是辛苦与无奈,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与追逐:掐算着节气下地,照料着庄稼成熟,稻麦日渐圆满,心头自有喜悦溢出,那个时候,是带着最朴实无华的笑意迎接收获的,在金秋丰饶的人间。而此时,劳动使人富足,既充裕谷仓,亦丰盈灵魂。
劳动,是在寻觅生活的价值,知行合一之处,人生通达之时。田间地头、工地厂房,看得见工人农民的辛勤劳动;研究基地、实验现场,隐姓埋名的付出同样值得赞誉,这诠释着劳动的另一种意义。“一个现代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两弹一星的国家元勋于敏,用五十余年时间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惊天事业,沉默人生,他的劳动,付诸在了我国国防的最幕后。“黄河水‘清’了,我就能放心走了”,朱显谟院士在与黄河打交道的六十几年里,寻觅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治沙保水,护黄河水清,便成了他奔劳的最大意义。不论工作在何地,内容又是几何,劳动的体现形式不一而足,但不言而喻的是,劳动中的人们,找寻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奔波不息,知与行的智慧,在此刻于劳动中得以统一。
劳动,是在同未来对话,今日所创造的一切,来日方尽显其用。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或许你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今日之凡此种种,来日之息息相关。劳动是立足当下的,更是驾临未来的。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授我们的智慧精髓。而我们也应当明白,劳动在人类历史上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劳动中创造了火,于是告别饮毛茹血,在日落的黑暗中燃起光明;我们也在劳动中创造了纸,于是落笔成书,文以载道流传了千古文明;我们还在劳动中创造了电,于是新的纪元开启。一个寄托于新能量的世界,在人类的手上诞生……这一切,于当时而言,哪一样又不是开创未来的壮举?在劳动中,人类得以同未来对话,并抓住契机,不断开创着崭新的世界,不禁想起旷古烁今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说大道至简,终殊途同归,或许张载其言所含深意,也同样可以表明劳动带给人类文明的终极意义。
时值四月末,劳动节将近,这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是五月天赠予劳动者最美的春光,在春风里思考劳动的意义,追寻盛夏晚空般闪耀的梦想。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