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孙国新   发表日期:2023-04-27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系统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导向鲜明、意义深远,充分体现了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工作寄予更高期待、提出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地,决定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大学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我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学科优势,稳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进入规模化、多类型、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我校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92年,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我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0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30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独立授予94名研究生博士学位、10345名研究生硕士学位,为山东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现有在校研究生规模为5485人。

二、 守正创新,回望过去五年

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动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持续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规模、质量稳步提升。

1.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翻番。创新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加大招生宣传、提升生源质量,积极争取专项招生指标。5年来,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相较2017年实现培养规模数量翻倍;共授予 5388名研究生硕士学位、94名研究生博士学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高层次人才及智力支持。

2.加大培养模式改革,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机制,保证培养质量;积极探索产教、科教融合联合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造能力培养;11项改革成果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项、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项。

3.发挥课堂育人作用,持续推进教学研究。多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平台,积极为师生创造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环境;坚持“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相结合,积极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近5年共承担省级优质课程33门、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21项、省级教改项目39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4个教学案例入选全国教指委案例库、1门课程入选全国教指委核心课程名单。

4.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提升导师素养。出台《济南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导师培训机制,加大导师培训力度,提升导师素养。我校现有研究生导师10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31名,约占导师总数12%;40岁以下导师479名,约占导师总数的44%;五年来,34名导师被评为省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 2支研究生导学团队获批山东省首批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

5.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近5年共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69篇,省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37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9项;五年来,我校研究生共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SSC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3780篇,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获授权专利558项。研究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9项,其中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

6.加强外部监督,持续做好学位授权点评估。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位授权点的评估工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驾护航,顺利完成34个学科(类别)合格评估、5个学科(类别)专项评估;2020-2025年学位授予评估工作稳步推进。

三、接续奋斗,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5年是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学校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改革攻坚” 任务,全面推进研究生全链条培养。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党委主体责任,配齐配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强化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探索在实验室、课题组建立研究生党组织,培育“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党员标兵”。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定期组织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专项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研究生学术文化。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加大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力度;探索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扩大研究生规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健全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机制,建强建优联合培养基地,提高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贡献度,优化导师队伍结构,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有效提升研究生“出口关”。研究生教育经过5年发展,基本建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越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在校研究生教育规模达到7000人,导师规模达到120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思路和“四五六”战略部署,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成质量更高、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孙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