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设想中的象牙塔,我们可以肆意地去创造、去感受,可以拥有梦寐以求的自由。可当我真正迈入大学的门槛时,才发现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对一些词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进入大学后,令我感受最深的词便是“自由”。曾经的我以为自由就是不再受父母的管束,不再面对繁重的作业。但当我真正离开家来到外地,没有了被安排好的日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时,我竟会感到无措。尽管进入大学的我们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我并不认为这样就是真正的自由。猛然从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抽离之后,我进入了自己的空窗期。在未安排课业的这段时间里,我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只是陷于茫然又尝试着一点点填充自己的生活。我依然保持阅读的习惯,也试着做一些突破自己的事,再到之后和朋友在一起夜跑。从尝试到坚持,这些事并不能给我答案,但我选择在“做”中沉淀自己的心绪。不过这其间做得最多的事,可能还是对自己的追问:“花费的时间我收获了什么?来到大学又想成为什么?”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也更愿意将它称之为“与自己的对话”。
如今,我对“自由”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对自己好像也更了解了一点,脑海里自己的模样也在这一次次地思索之中日渐清晰。现在的我更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并且愿意做出尝试,也形成了一条自己的“理论”:真正的自由从来不困于外界的限制,而在于自洽。有的人哪怕处境困窘也能凭借自由的心灵和积极的行动去创造自己的幸福。而有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也只会被愚昧捆绑。生活会是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么样。
在我试着自主安排空闲生活的同时,诸多变化与挑战都接踵而至。班群里越来越多的通知、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令人忐忑的竞选与面试、区别于高中的上课方式和作业形式就这样来到了我的面前。我既觉得新鲜又有些担忧。我渐渐认识到自由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而自由的背后是独立。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面孔,面临更多的变化……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而我便应成为自己的建造师。自由也意味着我们都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便是大学教会我的第二个词——责任。
责任,我曾经觉得这个词有些庞大,也习惯将它与显得更为沉重的“代价”一词联系起来,以至于我在做决定时常常犹豫和胆怯。但在大学里,我开始尝试着逼自己再前进一点,事实也证明努力后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有时我也会想,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呢?可能源自于一个想实现的目标、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或对他人的信赖;也有可能我并没有所谓的勇气,只是单纯地有一腔热血。
我时常会想,怎样才算不辜负大学时光呢?正在经历的我们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对我来说,勇于尝试、认真创造、用心感受、不负初衷、踏实认真地走,或许就能少些遗憾,也算不辜负吧。
希望毕业之时,少年已成材,心里早有答案。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杨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