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追思先人 遥寄清明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发表日期:2023-04-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祭,谨以此篇悼先人。

二十四节气中,唯清明兼具节日身份,为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也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的内涵太过丰厚,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美好景致,也有“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的哀思伤情。我们尽享天地清明,也将先人长留心间。

“不思量,自难忘”,又到清明,人间开闸,泄思念洪流。

清明之际,人们总要祭祀祖先,缅怀先人。饮半杯思念,寄几缕忧思,怀念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悼念寄托的是我们对先人的一往情深。有的可能在思念已故的至亲之人,在转身时,任遗憾自责悔恨落满了南山;有的可能在思念光荣牺牲的革命英烈,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有的可能在怀念已逝的文人墨客,只叹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我们扫墓祭奠的同时,有一种高于生命的东西也在庄重地传承着。

清明的天气是与这个节日氛围相匹配的。为什么清明节会下雨?有人说,没有太阳他们才能回来看一看;有人说,因为逝去的人藏在云里,雨落时就回来人间看看你,落下的雨滴,会把人们的思念带进土里;有人说,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人固执地相信,只要我们记得他们,逝者就从未离开,如今他们安睡在青山白云之下默默守护着我们,佑护着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历书》有云:“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得名。

清明一候桐始华,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清明三候虹始见。正值人间四月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习习祥风,祁祁甘雨,入目皆是春和景明。于此春光,宜折柳放鸢,尽享春色;宜风乎舞雩,吟咏而归;宜春水煎茶,诗酒年华。在最惬意舒缓的日子里,以一颗本真之心,融入天地万物,静心感受清明时节大自然的气息。

济大的四月也是美丽至极。我们大可以携三两好友,一同去甲子湖畔散散步,亦或是去看看马武寨山山顶的风光,还可以去听听校园里的琅琅书声,感悟升华雕塑带来的蓬勃朝气与希望。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坦然地接受所有过往,清空烦扰与忧虑,继续拥抱人生,热爱生活,连带着先人的那份一起,收拾好行囊,重新出发。

清明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停下来,对话自我,体味人生。清明总是萦绕着思念与哀愁,同时又是踏青游赏的时节,看似矛盾,却正蕴含着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因为我们知道,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过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也许清明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教会我们学会坦荡与珍惜。懂得生命的可贵,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所在意之人在世,是世间一大幸事。在还可以用力付出、用力去爱的时候,好好珍惜,不留遗憾,记得来时路,更惜眼前人,多年以后,当这一天也成为我们遥寄思念于远方的时候,也可以抵消一些心里的愧疚与遗憾。慎终追远,且惜春光,珍惜当下,才能不负春光不负卿。

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在这祭奠的日子里缅怀过往,在和煦春光中欣赏人间最美四月天,不忘人生来路,不失清明心境,不负韶华流年。愿另一个世界,也如人间,繁花似锦,明媚盎然。

水利与环境学院 菅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