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这个节气里,一场春雨的忽然而至,气温的变化会让沐浴在春光里的人们恍然醒悟,驻足停留,思念已故的亲人和先烈。在这短暂的回望中,人们可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力量,追念往昔,重新出发。
清明,宜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街上纷飞的细雨,飘飞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惆怅。人们在这个扫墓、祭奠的时节中追念养育我们长大,给予我们生命的亲人。清明对于祖先的祭奠,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重视孝道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离世的亲人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并没有结束与我们的联系。清明节,正是让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去细细怀念他们、深深悼念他们。一年一念,教会我在爱中告别。
清明,宜念贤。纪念先贤是对传统的铭记,因为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扫墓也不仅是个人尽孝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只有不忘本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说到先贤,我们会想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孟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先贤如明星,奠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纪念他们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悟其思、行其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清明,祭英烈。清明节,春风落日寄哀思。人们通过扫墓祭先烈以及网上祭奠等形式,传承尊祖敬宗的习俗,抒发对先辈的感恩之情。英烈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英烈的名字不容忘记;英烈的伟绩永远铭记;英烈的精神庚续前行。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细雨中迎风飘扬,护旗手的脚步踏着地上的雨水整齐前行时,内心澎湃,眼含热泪。我衷心地献上一朵洁白的菊花,献上我对先烈们最崇高的敬意。
历史,现在,与未来在清明之时交集汇合,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邓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