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高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土木建筑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组织全体党员和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济南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全校聚焦“冲一流”奋楫争先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擘画了建设创新性、开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美好蓝图,明确了“一二三”的发展思路和“四五六”的战略部署,凝聚着“济大人”的智慧和情感,勾勒了新时期的“济大梦”。
土木建筑学院党委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全院师生员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勇担使命,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的工作回顾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建设“冲一流”的目标,坚持将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党委班子成员通过带头学习、深入所在支部示范学习、组织全院师生通过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等方式深入学习,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党委在凝心聚力方面的作用,紧紧围绕学院“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推进学院民主作风建设,建立学院党政班子联系系部、班级制度,关心青年教师发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积极推动基层党支部“三化两结合”,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阵地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凝聚力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精心建设党员活动室,将支部党员活动室和系部教研室相结合,将党建文化和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进行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化建设。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寻访活动等,确保发挥支部书记主心骨、带头人、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坚持“榜样的力量”,以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为榜样,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学院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被山东省委教育工委选入《山东高校基层党建典型案例50篇》并荣获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一等奖。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建督导组、省委教育工委有关领导先后到学院调研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并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党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答辩考核实施办法”入选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并出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首批山东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并结题验收;研究生党支部获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022年又获批第二批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党委、市政系师生联合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获学校2022年度“标杆党委” “样板支部”建设立项。
(二)紧紧围绕高水平学院建设目标,学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聘任俄罗斯外籍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作伟担任学院名誉院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专业2022年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大卫班”,城乡规划专业加入“北方高校联盟”。教学改革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教师获评第三届济南大学教学名师1人,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1人,青年教学能手1人,山东省青教赛校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十三五”以来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项;发表学术论文192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49项;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5项、优质课程1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1项;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打造“育兰工程”育人品牌,创办“育兰学堂”“鲁班学堂”。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从2017年的15.97%稳步提升到2022年的32.8%;毕业生年底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荣获考研进步奖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6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评省级重点团队,1个社会实践团在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成果遴选中获得最具影响力项目。
科研成果突出,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主编国家与地方标准3部;国家级课题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7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合计经费468万元;省部级项目30项:重点研发项目19项、省基金项目11项,合计经费4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47篇,授权专利57项(发明36项),成果转化年均2-3项;济南市工程实验室1个,校企产学机构5个,科研总经费近3500万元。
刘俊岩教授团队积极服务“穿黄隧道”等省级重大工程建设,受到省市媒体广泛宣传;吴先华教授团队的城乡规划研究课题获省委书记李干杰的批示并得到推广应用;签订社会服务项目145项,到帐经费2252万元。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设备总资产达3200万元,实验面积达5600平方米。2022年获批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近五年各届校友累计捐资共计100余万元,为母校捐建了“颂园”“校友长廊”“育兰长廊”“鲁班堂”等校园文化景观。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建设高水平学院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和自觉贯彻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学院班子深刻理解把握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与战略举措,把着力点聚焦到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强化特色、提升层次上来,将学习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列入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各党支部开展“学习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分解落实大会提出的具体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建设“冲一流”的自信,不断淬炼党性、升华思想、深化行动。将深入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与增强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增强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二)奋力担当作为,不断将大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学院决心进一步明晰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围绕党代会报告主题主线,注重深度思考谋划,加强调查研究和总体把握,不断提高决策服务本领,切实扛起落实责任,实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与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接轨,勇毅笃行,为实现“济大梦”添砖加瓦。自觉把学院工作放到学校党委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努力提高学院办学水平。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省内一些兄弟院校,特别是国内国际的同类专业院校相比,我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量和质的不足,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同类院校在生源、教育资源分配、就业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将日益加剧,这要求本科教育要面向服务经济社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在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模式改变、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教学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谋划与建设。基于学院学科、专业的强应用性特色,行业发展趋势和大环境变化往往会给招生、就业等带来一定影响,如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学生就业率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下一步学院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持续推进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课程体系优化工作,推进学院的品牌、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重构新工科背景下的土建类人才知识结构,打造学院土木工程通选课平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和体系建设,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依托现有学科基础与学校学科优势,“十四五”末把土木工程建设成为行业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特色突出的学科,力争达到全国学科评估B-等级与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水平,城乡规划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建筑学学科实现省内领先水平。
加强科研成果质量建设,着力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潜力大的科研团队,积极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的稳步增长。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协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平台,创新育人方式,统筹推进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安全教育、习惯养成“四轮驱动”协同发展,构建“育兰工程”一体化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力争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增,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加大对研究生科研活动的资助力度,鼓励科研产出,培育高水平成果,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与企业、设计院所、管理运营单位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合作,做到与需求方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育更多“资源性、互惠型” 校友,吸引更多校友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拓宽办学经费筹集渠道与来源。
我们要躬身入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与全院师生员工一起砥砺奋进,共同书写新时期的“奋进之笔”。美好蓝图令人憧憬,崇高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坚信在学校新一届党委领导下,励精图治加油干,同心协力谋新篇,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