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实践真知 知行合一

作者: 来源: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刘轩   发表日期:2023-03-23    

何谓知?了解,明白,最终大彻大悟?何谓行?尝试,实践,终而学以致用?二者是人们提升自我的两个阶段,并无孰轻孰重,孰难孰易。如果非要划一个界限,那只能说知是行的前提,而行是知的升华。陆游曾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白真理是一方面,实践是另一方面,二者相结合,才能让智慧之树结果。正所谓实战得真理,喧哗见真我。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离开书本,去往更广阔的课堂。当学生们跟随教师踏上实践的旅途,看过了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了丝绸路的艰辛,走过了滕王阁的斑驳,他们学会的,领悟的,将远远超出书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孟德尔杂交定律不是孟德尔坐在办公室里随手涂鸦式演算出来的,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也不是他摇动着蒲扇空想出来的,他们都是通过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在实验田里忙碌的身影是对“知”的践行,他们对知识的使命感不是虛无的,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知行合一,传递真理。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真知的巨大成效,它雕镂人心,携刻山河。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必须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审察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确实,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吐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最终将自我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代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实自我,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治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仅能够存在,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