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在《春》这篇散文里写到:“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
我想,朱先生一定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在种满树的郊外与春天撞了个满怀,才得以遇到竞相开放的花儿,朗润的山,起伏的湖水,体会到春天的“秀色可餐”。如果,朱先生在大学校园里,在济大的校园里,不会先看到春花烂漫,必定是从空气中最先得到春姑娘走近的讯息。在校园,春天不以多姿多彩的视觉冲击人,它用四溢的花香、树香、草香吸引人,提示人们去寻找春天的出处。
有人说,济南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但在校园里,你总能早早的发现春的印迹。春的到来总是不经意间的。腊月吹来的北风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在空中咆哮。校园里除了常年的青绿便是冬天的颜色,对行人毫无引力。但在图书馆前,不时有人立在了风中,用眼神寻找着持续、淡雅的香味。沿着靠近甲子湖的图书馆过道一路向下,味道越来越香甜,终于,在图书馆最下面,靠近十教的花坛里,发现了几朵早开的白嫩梨花。它们在风里是那么瘦弱,那么可爱,那么让人热泪盈眶。刚刚舒展开的梨花和满树的花苞,既娇嫩又坚毅,它们是如此聪明,用自身的香气,借助最后的北风,悄悄告诉同学们:春天来了。
图书馆前,是春天在校园最先驻足的地方。一方面图书馆地方开阔,阳光充足,草木会早早的生长,绿意多于它处;更重要的是,人来人往,要知道,好奇的人们善于发现、乐于宣读春天的消息。
即使趁朝阳出、伴月光回的人也会被图书馆前的春天热情拥抱。花越开越多,草越长越绿,春天的消息越来越多。空气不仅有梨花的香甜,也有嫩柳的青涩。它们在空气中混合,调制春天的味道,包围每一个人,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每一个人种下一株希望。春天便是这般伟大、公正,如同时间的天平。
有的人从一阵香甜,到一朵花开,发现春天,继而寻找春天在校园里的所有身影。春风荡漾在甲子湖畔,吹皱一湖清水,粼粼波光从十一教六段绵续到二食桥头。春姑娘休憩在滋兰苑林中,玉兰花静静的绽放,引人驻足;竹林抽出新叶,竹笋钻出冻土,尽情享受接下来的好春光。土建学院楼前的两株山桃花吐露芬芳,小小的花瓣、粉嫩的花蕊,自成春色……
有的人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之际,找寻一隅,认真思索,书写下春天带来的启示与计划。诚如李大钊先生所言:“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春之时节,成青春之事业,与春天交相呼应,大步向前。
也有的人选择和春天一同出发,“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他们走在春天的路上,用书香与花香做伴,把春天的希望化为力量,奔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