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抓住新机遇 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发展

作者: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卫星   发表日期:2023-03-09    

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是在全国上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省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砥砺前行,全校上下聚焦“冲一流”奋楫争先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刘春华书记所作的党委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思路,以及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四五六”战略部署,凝聚了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意志,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动纲领。当前,学校站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具有战略性、富有挑战性,催人奋进、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大局服务中心,学院内涵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学校高峰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高峰学科建设计划,ESI学科排名已进入前2.98‰,省属高校位列第一。获批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省级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一流教材1部;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等省部级项目4项。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总经费1.2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发明专利近500项,著(译)作6部。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科创赛事获奖235项。38人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6人获宋健奖学金。研究生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45项,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13篇。本科生深造率连年超过50%,总体就业率95%以上,“三实一强”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广泛认可。

学院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冲一流、进百强”战略目标上来,强化“三个引领”即党建引领、学科引领、创新引领,突出“三个导向”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济大材料”贡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使命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把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要论述作为工作的指引方向、根本遵循,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来,落实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切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功能,着力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持续贯彻“第一议题”机制和民主集中制,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打造五星标杆党支部。畅通民主决策与监督,履行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职责,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开展“三廉三进”日常性预防性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守住道德底线、不碰纪律红线。

三、切实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聚焦推进新工科一流人才培养

把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成效,作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标准和政治担当,发挥学科优势,落实“以本为本”“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扎实推进以信仰领航为引领的“六航工程”,育料成才、助才成器、器堪大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三实一强”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做成工科标杆。

四、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扬优势补短板,着力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不断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按照“精准定位、凝练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指导思想,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加强与政府、行业及领军企业强强联合,融入“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聚集高端人才等资源,培育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取得新突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院师生共同智慧,抓机遇、促改革、厚优势、补短板、固底板、强担当,发挥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济大精神,以“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抓落实、争创一流,以实际行动不辜负学校党委和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