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访2022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奖团队

作者: 来源:商学院 张谈源 牛余思葳 林佳玲 李瑞萱   发表日期:2022-12-22    

近日,由我校商学院吴瑞林、徐俐、徐雪影、陈飞歌、李振华五名优秀同学组成的创新团队,在商学院梁伟老师的指导下,荣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内竞赛项目,大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笔者有幸采访到团队部分成员,在对话交流与互动沟通中深入了解到他们关于大赛的一些经历和见解,不觉间受益匪浅。以下是笔者与团队成员的交流整理所得。

创新与梦想·领异标新二月花,穿花寻路展虹霓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度重视科创工作,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青年的竞赛培育理念与时下国家将高校作为创新阵地的“主战场”的创新驱动战略安排、社会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刚需不谋而合。

谈及大一下学期第一次组建团队的经历时,团队成员徐雪影表示,“参加大赛的初衷并非只是茫茫而无想法地单纯参加竞赛,而是在有一定创新想法雏形的基础上想要和同伴共同发展、完善、成熟这个‘有点意思’的点子”。这让笔者了解到大学生要想参加创新创业比赛,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想法储备,为后期团队的有效组建与高效运转打下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吴瑞林、徐俐、徐雪影、陈飞歌、李振华五名同学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在团队协作中追求同一个目标,在任务分工中提升个人创新能力无疑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刻践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青年学子吴瑞林、徐俐、徐雪影、陈飞歌、李振华拾起青春理想的贝壳,在创新创业的浩瀚大海里积极探索、踊跃进发。团队成员陈飞歌告诉我们,寻找合适的团队首先需要独到的眼光,其次需要的就是团队成员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初心与将其一以贯之的毅力。青年人追梦,正是在最美的时段满足最好的期待。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无疑是对团队成员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参赛过程的最真实生动的写照。

团队与奋斗·同舟共济扬帆起,一篙松劲退千寻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当团队成员李振华被问及何为团队中最重要的东西时,“—teamwork—”,他斩钉截铁而迅速的回答令笔者折服。

毋庸置疑,团队意识的确是一个团队面临分工协作、攻坚克难、意见分歧等重要考验的最重要因素。“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在参赛过程中团队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见上的小分歧,但是团队意识的加持让他们能够和心静气地与队员友好协商讨论,最终化解矛盾,达成一致意见。

“同时,分歧的有效协商解决也让我们彼此关系更加密切,这使得团队的工作开展更加高效、统一。”团队成员徐雪影补充道。

吴瑞林团队分工明确,队长吴瑞林由于对创新创业内涵有较为深刻而全面的掌握从而负责主要工作以及困难问题的攻克,团队成员陈飞歌主管财务方面事务安排,团队成员依据各自擅长共同协作细化工作。该团队规划清晰,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将任务细化后汇总,最终经过队长审核团队合作流程,让他们同心而行,有助团队目标的实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娇艳花朵的绽放离不开水与肥料的持久浇灌,向上生长的韧劲。

团队成员陈飞歌告诉我们比赛的艰苦:“由于参赛作品的准备阶段主要集中在假期,时间与地域上的差异性曾一度让他们的团队任务展开变得十分困难”,“但是,我们从未产生过中途放弃的想法”,她也用坚毅的语调向笔者宣告团队成员彼此信任、共同拼搏的决心。坚定不移的行动、精益求精的准备、持之以恒的奋斗是吴瑞林团队取得佳绩的充分条件。

“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吴瑞林、徐俐、徐雪影、陈飞歌、李振华五名优秀同学既“以梦为马”,便在风雨征途中踔厉奋发,便在汗水淋漓中笃行不怠,最终得以在潺潺的勤恳中换得滔滔的收获,正应了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自得与自省·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尽管对获奖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是得知获奖的那一刻还是难免激动、兴奋、骄傲,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团队成员徐雪影向笔者坦诚道。

团队成员李振华向笔者解释了“校级-市级-省级-国级”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比赛进行机制,使笔者了解到大赛的激烈竞争,也侧面为团队成员知晓获奖时的兴奋反应做出相应解释。此外,指导老师的指点建议也为该团队的参赛作品准备阶段减少部分障碍,为团队斩获佳奖增加不少助力。

“事实上,这次创新创业竞赛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我们日后进行实业创新的信心,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拓展了我们身处象牙塔内被内卷化、平板化裹挟的局限视野”,团队成员陈飞歌欣然谈及自己的收获。笔者不难看到团队成员共同持有的、洋溢的、丰满得“俱怀逸兴壮思飞”的自得与自省状态。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采访接近尾声,团队成员给大一新生悉心提供了建议:“大一时要把学习任务放在首要位置,再抽出空闲的时间合理安排社团、组织相关工作,同时最好培养一个非功利性的爱好愉悦自己、轻松身心。”

与吴瑞林团队接触过程中,笔者所获颇多:他们以创新为基点,将梦想作帆,一直贯穿着的助燃剂是奋斗,始终穿插着的总基调是奋斗,他们以自得与自省作锚,驶过汹涌波涛,最终抵达一处青春的无悔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