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吾乡是吾心安处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付诗雅   发表日期:2022-12-15    

有人说:“只有游子才有故乡,并且身体距离故乡越远,心就距离故乡越近”,现在身处的异乡的我觉得:大抵确实是这样。

故乡,以前感觉两个字诗情画意,它是余光中牵挂了一辈子的江南、是王维心中有兄弟为自己插了遍地茱萸的山东、是杜甫眼中连月光都偏爱的洛阳……直到现在我与我的那座小城相隔千里,我才晓得这两个字不仅包含了思念与热爱,还有一层藏在最深处的无奈——一种为了梦想和更美好的未来而不得离开生养自己一方水土的无奈。

那些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事物,在远离它们的瞬间就会变得弥足珍贵。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和得到却不珍惜而后失去又后悔的感觉完全不同,因为你并不是不珍视它们,而是长久以来的陪伴让你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对它们产生了依恋,却在突然间与它们被迫分开。它又是否可以被唤作“乡愁”?我不知道。乡愁这个东西很抽象,非要说得形象一点的话,那便是:一个再不能吃辣的四川人也不能接受酸甜味的麻婆豆腐和鱼香茄子。

说起我的小城,它不出名、不繁华,以至于在年幼时我对它有一点点“嫌弃”,但我真的很爱它,而原因只是它。

四川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傍着山的。山,绵延起伏的山,草木葳蕤的山,一直伴随了我十八年的岁月,它虽从未成为我探索世界路上的阻碍,我却曾一度决绝地想要逃离它,但真当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高铁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而最终到达一片无垠的平原时,我并没有同从前幻想的那般高兴,只是拿出手机、在与朋友的聊天框中写下:“我看不见山了……”

与山一同不见的是夹着雨的风,在离开小城的那天小城下起了雨,也许小城也懂得语文老师所说的“借景抒情”。小城的风很有特点,在秋天,它穿过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有时还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说实在的,这声音其实有点吓人,大人们把这种风叫做“妖风”,从前每当这种风刮起我都会为自己待在室内而感到无比安心,这次它还没来我却走了。小城秋天另一种风则称得上“和煦”,在温暖的秋日人晒得暖呼呼的时候它便会出现。

故乡的人好像都很喜欢桂花,当然,我也是如此。小城里的桂花树随处可见,那无数米黄开在空中,香过中秋又重阳,整座城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但这香味却并非是郁结在空气中的,它随着风一阵一阵地拂过来的,闻起来只觉得沁人心脾而不会感觉被香味捂住了自由呼吸的口鼻。我爷爷每年都会在这个季节用桂花泡上一坛酒,封存这小城特有的味道,除夕夜一家人热热闹闹团聚在一起时,爷爷便会抱出那坛酒与婆婆做的饭菜相配。但因为之前还没成年,我还未曾尝过这酒的滋味,只听大人们说它“刚刚好”:桂花的香味刚刚好,不浓,不会掩盖了酒自身的味道,不浅,喝完后周围似乎都萦绕着香气;冰糖的甜度刚刚好,不齁,不会抑制了除夕夜里的食欲,不淡,与温馨的团聚氛围正好相称。

在小城经历的事、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构成了今天的我。现在我与它离得很远很远,在这期间我会在另一个城市留下我的足迹,这个城市同样也会使我变成未来的我的样子,不过有一点不一样:于小城而言,我是在外的游子;于这座城市而言,我是驻留的过客。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达不到他那么高的境界,我只知道“吾乡是吾心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