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科研路上绽放梦想之花——访化学化工学院张彦老师

作者: 来源:本报记者 张婧   发表日期:2022-12-08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博新计划”入选者、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首位)、山东省博士后杰出人物,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张彦。他在学生时代就获奖无数,留校任教后在教学科研路上继续前进,不断创造出新成果。

不负韶华,科研路上频结硕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张彦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时更是通过选拔进入重点班,这与他聪慧的天资和勤奋刻苦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是在那时就种下了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种子。2007年他考入了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谈到这里,张彦说,当时初入济大时帮他接过行李的志愿者学长问他选的什么专业,他回应说是应用化学专业,那个学长竖起了大拇指说:“这个专业在全校是屈指可数的。”张彦听后满心欢喜又暗自加油鼓劲。他勤学苦练,惜时如金,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无论是课上课下、实验室内外、白天深夜都能看到张彦刻苦学习的身影。他在专业课的理论学习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验室项目上也不断地研究探索。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他用自己勤奋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在科研方面,张彦老师主要研究功能纸芯片与生物传感,他开展了纸纤维载体的结构调控及功能纳米材料原位生长制备研究工作,实现了纸基抗折耐水高性能多孔金电极的可控组装,突破了纸基柔性电子器件构筑的导电性难题,促进了微流控芯片高灵敏检测的发展。围绕研究课题,张彦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一区论文20余篇,其中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5篇受邀作为封面文章发表,部分成果被Advanced Science News,ChemBeanGo等专题报道;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基于创新性研究成果,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和Biosensors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

张彦老师还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

传帮带,让他成为济大铁杆“粉丝”

张彦老师可谓是济南大学的忠实“老粉”。

2007年他考入济南大学进行本科学习,4年后成功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2014年又成为济大第一批博士生。一路走来,跟济大朝夕相处十余载,这里的一草一木、师生情缘都深深地扎根在张彦的心中。每每谈到导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时,张彦都是万分感激。纵然已收到某985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济南大学。他说:“是济南大学、导师和实验室团队让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成果来回馈母校,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感恩和恋念“旧情”的科研人才留在了济大,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在济大的学习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张彦留在这里持续奋斗。

本科期间的他就进入了实验室,与老师、研究生学长学姐做着同样的事,他们亦师亦友,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成长。实验室里,这种“传帮带”的传承协作精神让张彦在科研的路上少走了一些弯路,也积累了经验,受益匪浅。张彦说:“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当志同道合的“战友”聚集在一起,会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大家各抒己见,进行头脑风暴,就会产生很多创意和契机。在济大,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引领,有耐心为你答疑解惑的师长师姐,还有“朋辈互促”的氛围,这种通力合作、教学相长、薪火相传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张彦。

读博期间,他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其中一个本科生团队于2016年荣获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本人也因此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2017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张彦作为团队负责人完成的“用于居家式疾病诊断的纸基自供能燃料电池的研制”一举获得全国一等奖,当年山东高校仅有5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创新育人,让科创释放大能量

博士毕业后的张彦选择留在济大做一名教师。

自2018年起,张彦担任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和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工作。他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新开设并主讲系列创新课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启发》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就早早地让同学们了解科创、激发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后期更好地参与科创做好准备。

谈到科技创新、组建科研小组、指导学生团队参赛,张彦老师总是滔滔不绝。从申报书的撰写到参赛视频的录制、从路演PPT的准备到科创成果的亮点展示,他总是细致入微地给学生指导,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参赛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他讲道,有时一次科创竞赛成绩的落差可能不是因为项目的创意不足,而是对一些小细节考虑不周导致的,所有环节都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去准备,在决赛现场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模拟答辩中,张彦老师总是事必躬亲,不放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他结合历年来指导科创竞赛的经验,将经常被提问的问题类型和专家关注的重点建立了“动态”问题资源库。他说,只有经过这种身临其境的路演,同学们不断感受与实践才能快速进步。我想这大概就是在问题中求索,在挑战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

张彦依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定本科生科创课题,构建了由研究生、本科生学长、大一新生共同参与的梯次互动大团队,激发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一次将读书期间“传帮带”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行了传承,同时也实现了“课题研究—学生培养—团队建设”之间的互动。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进步又促进了团队集体力量的扩大与延展,从而研发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使得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了良性循环。由他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赛特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级奖励多项,他本人也多次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因成绩突出,他多次受邀进行线上线下分享科创育人经验,从中受益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万余人,基于创新教育的成果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他还借助系列竞赛平台锤炼高年级研究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遴选优秀研究生作为本科生的朋辈导师,指导“学徒式”本科生科创竞赛,推动导学相长联动效应。张彦老师因指导学生取得优异科创成绩,多次被遴选为各级科创竞赛、项目的评审专家。

张彦老师大胆创新,将科创竞赛植入到特色课堂,厚植创新沃土,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大学生科创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专利申请及学术交流等科研训练,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科研成果得以应用和落地。他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科交叉与科研反哺教学,时刻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科研没有尽头,创意没有界限,对科研的追求和深耕细作的精神使得张彦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也激励着他一往无前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科研路上绽放梦想之花——访化学化工学院张彦老师

本报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