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热爱,让工作开花,为生活添彩——访第三届“济南大学教学名师”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刘志莲老师

作者: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赵紫晗 陈书元   发表日期:2022-11-10    

天朗云清,凉风习习。跟随着秋的脚步,笔者如约见到了化学化工学院刘志莲老师。刘老师是第三届“济南大学教学名师”获得者之一。

刘老师是教授、理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访问学者。刘老师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有机化学》等近十门专业课、通选课、新生研讨课和研究生课等多门类不同性质的课程。刘老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质量高,学生评教优秀。刘老师指导国家、省、校等各级大学生SRT项目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建设了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有机化学》、山东省线上一流课程、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多门优秀课程。刘老师还取得了诸多的学术科研成果,主持山东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大学化学》《化学教育》等化学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15篇,参编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此外,刘老师还获得过多项教学奖励,曾获得山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优秀共享课程奖,两次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刘老师还获学校第七届“优秀教学奖”、 第五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连续六次获学校“本科教学贡献奖”,还获得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的荣誉称号。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从教十余年,刘志莲老师一直用心做好一线教学工作。刘老师认为高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应着重在价值观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形成学科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实质性的工作。刘老师在长达16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研究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掌握、琢磨学生的特点、喜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在教学目标和学生喜好之间找到平衡点。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断发现,不断改进,动态发展,螺旋上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刘老师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在探索中挖掘以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的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三混、三多、三全”的自循环、自优化生态教学模式。在采访过程中,当笔者问及刘老师对教育的看法时,刘老师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育的本质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有了火花,就有了动力,学习方法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兴趣,刘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成长过程、生活、生产、实验、科技前沿等激发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熟知的现象,辨别各类相关信息真假,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刘老师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下,刘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相关专业的公众号,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做到知识与生活的深度结合。有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学校线下授课也改成线上教学。就线上教学方面,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老师认为师生之间要多互动,让学生保持精力集中,增加实时测试,通过即时反馈成绩让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学习效果,根据效果分析找出原因,随时提出调整和改善的建议。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自当班主任以来,刘老师始终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刘老师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找机会与他们深入交流,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静水深流 真善无言

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老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自任教以来,刘志莲老师从未停止过学习。努力讲好每一堂课是走上讲台的教师的心愿。上课好与坏,功夫在课外。刘老师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总是一丝不苟地备课。课前准备、课后反思对于刘老师而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刘老师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告诉自己,‘不问未来,做好当下’,我相信只要用心并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成功的大门会为我敞开。”当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亦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刘老师就放下过去,直面当下,最终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积淀,冲出迷雾,打破瓶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风雨后的彩虹最美丽,沉淀后的自己最充实!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实中也是这样,工作和生活也难能两全。刘老师认为要分阶段,分重点,将自己的精力进行平衡。工作之时,执一颗进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标看方向;工作之余,执一颗悠然心,优雅抬头,看云看月看星光。没有前者,秤不出生命的质量;没有后者,秤不出生活的质量。热爱,让工作开花,为生活添彩。出于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刘老师集中精力准备比赛,她认为获得荣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参赛的过程,在备赛与比赛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6年准备参评优秀教学奖的时候,竞争比较激烈,刘老师也将相对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对于生活的热爱让刘老师将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家庭上。在准备教学比赛的时候,还要兼顾教学和家庭,刘老师也是颇有压力的,与之而来的还有身体方面的一些病痛,刘老师就用止痛药来对抗身体的疼痛,坚持准备比赛。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在科研方面,刘老师也颇有建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她认为,培养科研人才的关键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对科研领域的兴趣以及提供适当的实验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刘老师认为优秀的大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乐观善良的人格品质,真诚助人的处事原则。从教以来,刘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刘老师的学生,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考入著名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继续学习,如中科院、哈工大等,也有的回家乡服务地方事业的发展。

十六年的教学生涯,对于刘老师而言,是收获,亦是成长的旅途。一方面是教学能力的提升,把控课堂能力的提升。刘老师积极更新学习理念,并深化落实到每个环节、细节,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打造良好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是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成长。在刘老师看来,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很好地相处,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刘老师是一位有“正能量”的老师,自己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心并坚持去做好每一件事。

除此之外,刘老师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对于济大学子,刘老师也有很高的期望。刘老师说道:“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坚持,不需要跟别人攀比,尽自己的能力就好。”

以关爱为和弦,奏出温暖的歌谣;以勤劳为箭镞,射向教学的靶心;以启迪为方法,打开智慧的大门;以梦想为蓝图,甘当成功的阶梯。无愧于教学名师的称号,刘志莲老师用心耕耘着教育教学这片沃土,如明灯般照亮学生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