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对我校社科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来源:社科处 张守凤   发表日期:2022-10-20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社科处全体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自觉融入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工作回顾

自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社科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到在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下,未来五年将是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社科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我校社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内涵式发展为根本,把握机遇、锚定目标、创新作为、乘势而上,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注重制度引领,凸显制度优势,发挥制度激励作用,不断提升社科管理效能。五年来,先后出台《济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培育办法》《济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标志性成果培育办法》《济南大学人文社科标志性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试行)》《济南大学社科类校级项目管理办法》《济南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办法》,进一步修订《济南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济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社科管理体系,提升社科管理效能。

(二)科研立项工作走在前列。持续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健全高级别科研项目培育机制,不断完善科研立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承担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5项、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24项。五年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稳居全国前80位,具体位次分别为79位、40位、58位、42位、66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项,重点项目立项数量位列全国第38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三)学术研究质量持续提升。注重基础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前沿动态,产出一批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较高学术思想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强化应用研究,立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产出一批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应用研究成果。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CSSCI、SSCI来源期刊论文与核心期刊论文8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奖励5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46项,其中一等奖12项;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80余项,其中一等奖30项。

(四)科研平台构筑快速推进。纵深推进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智库和研究平台,提高咨政建言水平。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1个。非洲研究中心、冰岛研究中心成功备案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设立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1个;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山东龙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重点智库并入选CTTI来源智库;新时代社会治理与政策创新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为进一步服务于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建设,成立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基本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结构体系完备、研究特色突出的科研平台架构,为跨学科研究解决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学科融合、单位协同,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校地、校企全面合作。在乡村建设规划、物流发展规划与管理、学校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基础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心理咨询与辅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省社科人才队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与艺术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济大特色的社会服务品牌。承担社会服务类横向课题600余项,到账经费近8000余万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交各类研究咨询报告200余份,其中50余项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5000余人次以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社会效益显著。

(六)学术载体建设强势突破。《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设卓有成效,五年实现三大跨越:2017年、2018年学报连续两年入选《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学报刊文被转载数量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13位,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版核心期刊;2021年,成功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21-2022年)。

二、未来展望

社科工作将继续以服务党和国家、地方工作大局为宗旨,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己任,以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为统领,坚决贯彻学校“一二三”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四五六”战略部署,全力推进高层次科研提升工程,形成基础研究扎实、应用研究有效、产学研协同发展、学术生态优化、学科交叉突出的人文社科创新体系,进一步实现社科工作提层次、上台阶。

(一)发挥制度杠杆作用,激发科研人员内在动力。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科研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科研荣誉体系,完善考核办法,营造宽松自由、潜心学术的研究氛围;全面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加大对重要学术成果的奖励力度,强化对优秀研究成果的后期资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维护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有效促进学术创新,为广大教师营造宽松、活跃、规范的学术研究氛围。

(二)多措并举,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精准发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领军人才队伍,将领军人才引育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引导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向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集聚,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创造发展空间,引育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完善学术骨干支持措施,发挥学术骨干人才的中坚作用;优化环境,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精准定位青年人才发展需求,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发挥领军人才与学术骨干在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青年人才加入科研创新团队;破除学院、学科壁垒,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结合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需求,培育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基础扎实、队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

(三)校院协同联动,着力培育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与标志性科研成果。完善学校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与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机制,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聚焦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依托校级科研项目和济南大学出版基金,科学遴选,重点培育;充分发挥校院二级主体作用,建立学校-学院-个人三位一体的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结题与研究成果跟踪、宣传、推广责任体系,明晰主体责任,实现校院二级管理单位有效联动,确保精准培育国家级重大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

(四)准确定位,提高社会服务效能与成果转化率。依托学校优势特色学科,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开展联合攻关,打造社会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文社科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和层次;推动协同创新,加强校地合作,打造一批在行业内、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中心,提高相关学科社会服务能力;按照“扎根齐鲁、立足现实、服务决策”的工作思路,重点支持立足现实、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开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长期跟踪研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等合作建设高端智库,推出一批高水平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研究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五)构建良好学术生态,打造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学术交流氛围,鼓励各学院、各学科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与论坛,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的交流合作,提高学术交流层次,拓展研究视野,提升学术底蕴;重视发挥各级各类学会、协会、联合会、联盟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对挂靠我校成立且运转良好的学术组织与学术团体进行持续支持;提高办刊质量,将《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打造成国内知名期刊,扩大济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影响力,提高社会声誉;瞄准前沿,建立学术载体,鼓励高水平学科主办学术刊物,搭建思想碰撞与交流平台。

未来,我校广大人文社科工作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创新性、开放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贡献“社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