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访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赛特等奖获奖团队

作者: 来源: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柳 崔爱萍   发表日期:2022-10-0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上,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参赛作品《菌济沃土——山禾促生防虫生态菌剂》荣获国赛特等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获得殊荣的团队,探寻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们选择了这个选题,了解他们作品背后经历的让人难忘的故事和遇到的困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选题的题目、选题的难度、期间遇到的苦难……一个个问题向小组抛来,他们稳稳接住,默默思考。她们不气馁,反反复复地分析,直到最终找到解决方法,把实验完成。凭借着不断解决问题和反复操作练习所积累的经验,才有了他们日后在赛场上答辩的自信与锋芒。

山禾团队选题的灵感起源于社会的热点问题“毒韭菜”,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团队创建了致力于微生物菌剂发展的山禾团队。团队创建以来筛选构建高活力菌株,降低生产成本,完善菌剂配方,最终研制出一款促生防虫的生态菌剂,并在多地开展田间示范,未来团队将以公司为主题,开发多种适用于不同环境作物的高效菌剂,助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在闭幕式公开答辩展示环节,答辩成员娓娓道来本次研究课题: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到迫不及待的开展研究、再到屡屡失败后的重出发、到最后找出背后的原因。专家与答辩同学一问一答,三位答辩同学从容不迫,逐一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答辩同学对答如流,“稳”字贯穿整个答辩过程。答辩现场是紧张激烈的,是从容不迫的,是有条不紊的,展现的是同学们对项目的自信。极具创新性的探究发现和引人入胜的汇报风格立即引起了线上线下老师、同学的激烈讨论和一致好评。这一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成员辛苦付出和学院领导、老师的支持。

事必躬亲,身体力行,这是指导老师给予学生们最好的言传身教。在项目开展中,指导老师王娟娟和阮斌,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一丝不苟狠抓细节,对实验指导、材料打磨、论文专利修改、实物方案设计等方面给出最谨慎最可行的方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备战过程中,基于多个学术领域专家的建议,他们总是会先精炼简化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团队分工,共同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带领学生们反复优化幻灯片的整体架构,对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创新点等进行调整,日日打磨幻灯片,逐字逐句修饰,修改存稿达到上百次,让幻灯片具备内容的充实和观感的深刻。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每一份进步都凝聚着盛晟的心血和努力,团队成员们都说,“没有这两位老师,就没有现在的团队”。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团队经常一起熬夜,一起克服困难,经常在特教楼党员活动室、接待室、学生办公室一起埋头苦干,一起推理,一起发现逻辑错误并解决。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讨论非常激烈,各自寻找依据论证观点。

队员杨露说:“当然我们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信心大跌、精神疲惫的时候,但我们十个兄弟姐妹始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依靠强大的意志力,一直坚持完善定理证明。面对各种困难、疑惑,我们反复推敲,勇于突破。在准备校决赛和省终审决赛答辩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多次彩排,针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漏洞,仔细琢磨,一一矫正,并研究专家将提出的问题,做好充足准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顾“生命科学竞赛”,这是一次精益求精的学术之旅,队员宋俊辉表示:“身临其中,我看到指导老师们对申报材料不断打磨的严谨态度,我感受到团队成员每次讨论方案的热烈氛围,我学会如何主动地与导师交流、如何合理地表达学术观点、如何科学地规范学术论文;这也是一场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纵然备赛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让人却步,但是我们团队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前进一步,就离成功更近一步;这是一场充满百味的人生讲堂,我看到大家在学业、生活和竞赛的压力和打击下伤心的泪水,也听过我们在通过重重关卡进入国赛的爽朗笑声,即使身处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我们也不弃挑战、不惧挑战、不断挑战!”队员李银玉谈到:“此次比赛使我们的科研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漫长、艰辛与不易。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努力肩负起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科研工作,为社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星辰在前,天道酬勤”。比赛的目的应该是科研成果的延伸,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做科研。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许多科研学术成果往往都是在数次的失败和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中取得,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更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同学们能够在科研学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奋进,勇攀科学高峰,真正实现以赛促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