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脚踏实地 久久为功——访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商学院徐伟教授

作者: 来源:商学院 李秀钥 牛余思葳 孙文暄 石玉健   发表日期:2022-09-08    

跟随着秋风轻盈的步子,笔者一行如约见到了商学院的徐伟教授,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生发展及其治理研究》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面对笔者的采访,徐伟教授依旧如往日那般谦逊从容,温柔的话语与眉眼间的笑意让笔者感到十分亲切温暖。

徐伟老师是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工程学会理事,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徐教授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负责人,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数据原理及应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学》《公司治理》《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等十几门课程。徐教授主持建设完成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两门;主持完成山东省基础课程建设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等省级教学项目2项,参与省级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多年来,徐教授一直深耕于公司治理、网络平台治理、公司金融以及创新管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深稽博考 悉心探索

谈及该重点项目研究的初衷,徐伟教授表示,她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共生发展治理机制的探索研究,为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学校合并建校之初,徐伟教授曾担任过管理科学系主任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负责人。当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新建型本科专业,企业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认可度不高,对于信息化的赋能作用也认识不足。徐伟教授曾进行过“信息化”赋能效率的研究,认为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助力,所以对这一类问题一直非常关注。“2018年,我去广州、深圳进行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问题调研,发现广东一家“众陶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很多小型企业整合在一起,利用虚拟平台发挥集群的集成优势,实现了‘共同降低运营成本,共同创造收益’数字平台效应。”徐教授说道,“当时我意识到这种组织形态太好了,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化的实验地,为了降低高污染消耗,不得已关闭了很多小型企业,如果山东省也能大力推广建设一批这样的平台企业,对我省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和智能制造一定会非常有助力。同时也意识到这种组织形态一定会成为未来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之一,非常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于是就有了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进行探索的初心。此外,作为专业负责人和‘产业经济’学科领域带头人,进行该项目的研究,或多或少能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一些素材,所以我最终决定挑战新领域,进行项目申报。”

谈及工业互联网现状,徐教授表示,消费互联网,比如京东、淘宝,目前已基本成型。中国在消费互联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与此同时,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以“5G+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也应势而生了。但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治理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对于这样的新领域、新事物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治理模式等问题都需要一一破解,才能将工业互联网平台效用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徐教授十分重视深入实践的调查研究,经常利用暑假期间或开会期间进行调研。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徐教授已带领学生参观了济南一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还参观了三一集团的长沙“树根互联”平台公司、海尔集团的“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企业。徐教授与平台企业的运营总监、技术总监等进行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在交流与探讨中她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实践需求的切合度,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研究前景和相应支撑理论体系的复杂性,以及自己未来需要探索的目标。

面对工业互联网这样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徐教授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徐教授说:“项目获批那一刻非常开心,但接着就是迎面而来的压力。”压力来源于课题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完成,研究成果要有价值并且要赢得实践界、理论界等各方面专家的认可,同时也来源于徐教授自己的内驱力,例如,是否能达到自身的预期目标,学生是否能从项目研究中获得成长,来源于团队成员知识储备和新知识扩展压力,还来源于新生事物需要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生事物本身发展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面对科研中的重重压力与困难,徐教授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她看来,压力就是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着自己不断接触新生事物,在新的未知领域中进行探索。

潜心钻研 腹蕴芳香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徐伟教授在不懈奋斗中取得了诸多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国家博士后基金以及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多项。徐教授已经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和《管理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徐教授获得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成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及其他市厅级奖励多项。

谈及该项目面临的困难,徐伟教授坦言,工业互联网领域相较于其它成熟的研究领域,能获取的资料十分有限。需要嫁接,需要政府、企业推动,需要在进行这个课题时不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找到相应共性的东西。

谈到有关课题选取的相关问题时,徐教授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她说,要确定一个科学问题。对于国家级项目,国家每年都会公布相应的指南,科研者需要在指南中结合自身学习成果进行申报,研究方向要有意义并且是国家急需的,然后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进行证实,形成有价值的预案。

谈及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时,徐伟教授说:“查阅资料时如果漫无目的,将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确定要从中学习,那便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起初就像身处于一片茫茫沙漠,我们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片绿叶,再继续向前走,就可能会发现一潭湖水。我们在资料文献的海洋中不断去寻找、去发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拨开云雾见月明。”徐教授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系统的搜集、梳理资料,才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分析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创新点、突破点,另外,在论证问题的过程中要虚心请教他人,拓宽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探讨的过程要不断吸收和接纳多领域的资源和创新文化,才能够产生一定的突破式创新。徐教授之所以能够成功立项还离不开她对待科研问题的一股钻劲,“做科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爱好,另外要严谨,要有钻研精神,钻研到每时每刻都在想这件事的时候,那么问题的瓶颈差不多就能打开了,才能见到真正的本质问题。”

徐教授还谈到了科创比赛的技巧和建议。科创项目立题的时候要结合自身兴趣、知识结构、资源、团队,自己要有把握从事该方面的研究。确定好科学问题后,看该科学问题在哪些方面已有相关研究,哪些方面还是比较空白的,找出创新点,然后针对创新点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例如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对策等,将每一部分内容细化、深入,并且要论证自己为什么能开展该项目,比如方案的切实可行、团队组合、研究基础等,只有切实可行的项目才有可能成功立项。然后做好规划,大家一起把项目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学好,从而在团队内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便于进行探讨和研究。团队内要营造开放的氛围,能够让大家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她谈道,做科研的人需要心胸开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过于强调自身从中能获得什么。

此外,针对大一学生,徐教授给出了一些关于课题选取方面的建议,她说:“大一学生进行深奥理论的研究可能相对困难,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调研项目,设置好调研问卷,通过文献进行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徐教授平实质朴的话语里透露出她严谨扎实的科研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殷切期盼。

勤于致学 以爱育人

路漫漫,唯有朝拾初心;砥砺前行,方可计日程功。徐教授始终秉持着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与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坚持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协同发展,很好地平衡了自身肩负的多重身份。她表示,以后的日子里,她会把项目做好,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互联网模式运行的程度。徐教授说,大家在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中学习,共同获得成长,而不是一个人往前冲,这样就减轻了自身学习压力,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取得需要不断的付出,这样才能不负光阴,不负韶华。

执教34年来,徐伟教授始终坚持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执着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管理发展新知识和新问题,不断学习、更新自我,以“最好的学术自我,展现于教与学的讲台”为教学信念。她很亲切地告诉笔者:“上课时,学生们关注的眼神会给我鼓励,讲课时会非常兴奋”。

徐伟教授时常深入企业实践,获得对现实企业发展的实践感知并将之反馈教学,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将企业案例带给同学们,使课程教学一直处在现实企业的场景中,加强学生与社会管理实践的连接。另外,徐教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参加学术会议的收获以及对前沿知识的展望与同学们分享,通过“济大论坛”为学生们开拓新视角,开展了“公司治理与金融风险”“共享经济与平台治理”“精益管理与创新”等多场公开讲座。徐老师先后为学生们开设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创新”“企业家素养”等新生研讨课,在研讨课上徐伟教授会将专家和优秀校友请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引导好方向,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思”与“才”。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明的顶点。”迎难而上,是徐教授对科研的执着;严谨踏实,是徐教授做学问的态度;毕力致学,是徐教授的教学信念。相信徐教授的坚持一定会带来更多可喜的成果,相信我们的学校会因为每一位老师的付出而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