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热爱不止 筑梦未来——访政法学院优秀考研学子陈德云

作者: 来源:政法学院 骆凯霖   发表日期:2022-09-0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仰望星空奔向未来,矢志不渝拥抱从容。这是政法学院现已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录取攻读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德云的大学故事,也是笔者对于她的印象,陈德云用热爱描绘了她“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济大青春篇章。

流水争先 从容淡定

在采访中,陈德云回顾了一年多的考研之路,她说到很多阶段像是同时在走平行轨道并将自己的考研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于她来说都是难忘且珍贵的。从备考到被录取这一路上,陈德云虽然面临着生理、心理、科研比赛等各方面的压力,但她仍然保持平稳的心态走上考场,认真仔细地回答每一道题目。在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一切也都值得。

陈德云认为考研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每个人自身是最了解自己特点的人,要尽可能遵循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准备考试。在谈到考研的瓶颈期时,陈德云谈到在复习《西方社会学理论》时,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使得本来就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加难以理解。但是后来,她针对自身特点寻求解决方法并顺利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备考时光。

冯友兰先生在论述儒家哲学思想时曾评价为“为而无所求”,即竭尽全力,成败在所不计。一个人做所应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外在结果,这样做,人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由此达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陈德云的考研历程也是如此的,她不将自己的未来限制在某一方面,不将考研结果好坏视为评价大学四年生活的评判标准,她的心态反而是开阔于世界,从容淡定,她的生活态度亦是如此。

追寻热爱 踏梦而来

力学笃行,履践致远。陈德云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是没有限制的,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为学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空间,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她个人看来,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为重要的是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锻炼。大学就好像自己的人生灯塔,会带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未来的方向会更为清晰,未来的道路走得也会更加坚定。

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陈德云先后主持参与了四项科研项目,并参与了三次科研竞赛。陈德云认为她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是收获颇丰的,也让她寻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这也是她选择进入北京市委党校攻读研究生的原因。她谈到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当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一种满足感,会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其实很多时候是解决实际问题最有用的指导法则,这时会不由自主地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崇敬感。这里面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又有专业知识的运用,还包括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追寻到梦想,探索到热爱。

心中有火 眼里有光

如果说读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那么实践则常常会触动我们的心灵。作为待在象牙塔里的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的很好的机会,而许多事情只有通过这种置身其中,才会有最为深切的体会。她谈到,作为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常常需要深入社会进行调研,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去捕捉其最为真实的面孔。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收获,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贯通。

也正如陈德云喜欢的《学术与政治》书中强调的保持清明与诚实,富有责任,国家的未来才希望。她认为“保持‘清明’的头脑,做出诚实的、负责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陈德云认为此书也给她建构了一种理想的情感世界,让她对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了更炽热的认知。

心向远方 一苇以航

甲子湖畔的大学时光即将逝去,陈德云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得到了视野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也在老师的授课中真正感受到了公共管理的精神。她认为作为一名行管人无论何时都应保持对公共事务的关怀,怀有一份责任意识与时代担当。

憧憬未来,她清醒地知道考研上岸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能够拥继续读书的机会,陈德云满怀感恩,也无比珍惜。她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多读书、多行路,既要做好知识的学习与积淀,也要深入社会通过实践调研去观察与思考。爱因斯坦曾言,“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陈德云也希望未来自己可以不忘初心,不去刻意追求成功,而是能继续保持对知识的崇敬,对读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回望大学四年历程,陈德云感谢自己一路的坚持,感谢自己没有轻言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感谢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也感谢身边默默支持她的所有人。“有幸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遇到如此多可爱的人,满怀感恩,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向前。”站在骄阳下,陈德云心向远方。

最后,陈德云寄语学弟学妹:不必刻意去追求金光闪闪的未来,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有些时候你把脚下的路走好,可能抬头间,前方已是光芒万丈。对知识保持一份崇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社会留有关怀与思考,对自己满怀信心。珍惜大学期间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沉淀自己、修炼自己的机会,去勇敢地探索真实的自我,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获得精神的展开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