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青烟,水流潺潺,听树上黄鹂三两声,见河中小鱼肆意游。没有很高的山,没有很粗的树,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我可以看到村子的尽头,可以听到村口的大爷大妈在聊着今天十里八乡的“大事”,看他们聊得这么热闹,不知道又是哪家的小伙娶了新媳妇。山坡下的房子虽矮小,但错落有致,红瓦白墙,别有一番风味。
早有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言诚哉,所谓家,所谓故里,从来都不是一个表象,而是一个心灵的寄托,一个在身心俱疲之时,得以归宿的港湾。我的家,我的村子,这个静谧的小村庄,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车水马龙,就这样,平平静静,每天看烟囱里冒出随风飘动的炊烟,是家里的妇女在等待傍晚干活回家的丈夫。人世间,熙熙攘攘,我偏喜欢,这属于我们这个小村庄独一份的静谧祥和。
“生命是风中摇曳的蒲草,根植于故乡,于原初的记忆凝望远方。”朗读者第二季中,董卿说过,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时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明明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是每一次离家出走都可以回得去的。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离开那个哺育我们的地方……中国,这个上下五千年智慧凝结的地方,千年之中,凝结出了浓厚的乡土情结。中国的大多数节日又与故乡息息相关。在这个快餐的时代,我想喝小火慢炖的粥,细细品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品味这一方水土。在我心里,故乡啊,是清明节的那一炷香,是中秋节一起欣赏的月,是重阳节的四世同堂,是春运那一张小小的车票,是我与人交谈时,无意间流露出的口音……
我的故乡,是被称为风筝之都的潍坊,是被称为世界恐龙之乡的诸城,是被称为舜帝故里的龙城,是苏轼曾经到过的超然台……但这些都不是我的故乡,至少,它不是我心中的故乡。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故乡,是一种味道。你需要去细细的品。有没有闻到这小巷中铺子里飘出的卤味香?有花椒、八角、葱、姜、蒜,还有齐婆婆味极鲜的香气,这些都是我熟悉的味道。还有岔道口鸡叉,相州烧鸡,这可是“刘罗锅”留下的宝贝,香极了!不自觉,口水溜到了嘴角,嘶哈~好香甜的味道,是马耳山的泉水,清爽又带着丝丝甜味,是熟悉的味道,是我在家里每天喝的水。尝尝,这又青又脆的潍县萝卜,又辣又脆,这可是在别处尝不到的,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故乡的味道。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故乡,是一种声音。你听啊,就在大街小巷中,那阵阵叫卖声“卖~糖葫芦来”“卖~豆腐来”“收~破烂来”……你听啊,就在那常山上,有钟声,是山上的寺庙,你知道吗?这个寺庙可不小哩,门口还有三米多的哼哈二将,后山还有庙会,其中有各种叫卖声,有小孩的尖叫声,有老人慈祥的笑声,还有姻缘的声音……
我的故乡啊,是现如今距离我三百多公里的远方,是那个被赋予各种名号的地方,是在那个远近闻名的地方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山一程,水一程,才发现,那个我好不容易离开的小城镇,是我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是断了筋骨,连着血脉的根源地。
当我厌倦了那个小城镇的平静,就想去到大城市去闯荡,去看看大城市里是否有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当我远离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即使面对面前的灯红酒绿,心中却也是空落落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的家乡啊,有我熟悉的小路,有我熟悉的面孔,有我熟悉的味道,有我熟悉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在我疲倦时,厌倦了这个世界的灿烂盛大时,会有人在那间熟悉的房子的门口跟我说:“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