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水利与环境学院宋广增老师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李嘉欣 孟祥梅 时德建   发表日期:2022-05-19    

近日,笔者一行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水利与环境学院宋广增老师。宋老师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为人谦虚低调、和蔼可亲。在将近一小时的交流中,宋老师的谆谆教诲,令笔者如沐春风,让笔者懂得了凡事唯有坚持不懈,方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宋广增老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宋老师曾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本科教学贡献奖、优秀班主任、水利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在科研方面,宋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目前已在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Journal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Acta Oceanologica Sina,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地球科学》《中南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沉积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7篇,并担任Marine Geology,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球科学》《地质科技通报》等著名期刊的审稿人。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宋老师说,学无止境,唯有保持谦逊,才能驾一叶扁舟,挂云帆济沧海。当谈及宋老师的研究项目对于学科发展有何贡献时,老师谦虚地说:“还上升不到这么高的层面,谈不上贡献的,只能说是我在某个研究领域做了一些探讨,比如说我的这个国家项目主要是研究地质条件的,这是上升不到学科的,一个学科内涵与外延毕竟很大。”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在科研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的困难、挫折是挺多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有五位评审专家,不可能每一个评审专家都会理解或认可你写的内容。一个基金本子那么长,有的专家恐怕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或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看得明白,所以说通过的可能性会打折扣的。另一方面,在论文投稿时,评审专家的观点与自己的相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都是自己不可预料的。”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宋老师说:“做好自己能决定的,用来克服自己不能决定的。比如说我把基金本子和论文写得更加精彩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所用的证据更充足一些,写完之后请一些不相干行业的人去读读,如果他们都能看明白的话,那么属于我自己所做的工作就基本完善了。所以一定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儿,做到尽善尽美,至少要让自己完全满意。”

宋老师说:“科研的道路并非都是兴趣使然,有时候是枯燥的。可以说,我对自己选的这个研究课题也不是有多大的兴趣,只能说是一开始整天坐在那里,像是在坐冷板凳,一边看文献一边做些准备工作。当时只是强迫自己坐下来,去深究、去深挖。当渐渐入门以后,就能发现有所收获,此时就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想法,于是就开始准备申报课题。或许有些课题本身就是很枯燥的,可能所有人都不喜欢。但一些成功人士,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他们很伟大和值得人敬佩,或许是因为他们忍受了这种枯燥并坚持下来。”诚然,从平凡到不凡,从普通到卓越,正如宋老师提到的坚持,坚持是成功的密码,也是成功的法则。唯有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会看到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登上别人难以抵达的学术高峰,路途虽远,行则将至。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也都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但漫漫人生路,曲折不尽,想要抵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借助方法和策略。宋老师幽默地向笔者讲述他的科研感悟:“往往介绍秘诀经验的时候,指定是在‘忽悠’,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就像学生如果想学习好,就必须专心致志听讲,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科研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你可能付出的汗水多一些,坚持的时间久一些。如果真要谈经验的话,就是多看经典文献著作,读行业里面影响力比较大的文献;看著名学者写的文献资料等等,看他们是如何写的,边看边仔细品味,慢慢地自己的能力就有了一定的增强。要懂得学会借助可以借助的力量,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人靠自己的力量仅能搬动一块石头,但借助他人的力量却可以翘起整个地球;懂得去搜集信息,利用资源,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感悟、去思考。这都是公开的方法或策略,谈不上秘诀,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坚持下去。有效的方法和自我的坚持,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抵达终点。”

良师益友 春风化雨

“为人师,要尽到为人师的责任;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也要尽到相应的责任。尽职尽责,这都是我要做好的事情。”宋老师说。

谈及学习问题,宋老师严肃起来:“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一定要把学习搞好!首先学习态度要端正,不能考60分就‘万岁’了。尤其是专业课,那是大家以后的饭碗,也是我们与工作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敲门砖。这个饭碗我们一定要端稳、端牢。所以还是要刻苦努力学习,不能松懈, 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固,这对将来无论是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都是很有益的。虽然说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有的章节确实很枯燥或是晦涩难懂,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好好对待学习,好好对待生活,不要图一时之乐,天天玩手机、刷视频,将来必定会后悔的。现在的时间对你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读书和学习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

宋老师提出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你们是大学生,跟中学生相比,有一个区别就在‘大’字。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家要积极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加入一些社团、学生组织,锻炼自己与人交际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很重要。如果只是把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不会与人交际、不会与人打交道、不会处理事情,那跟四角书柜没有什么区别。节假日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综合能力的提升会让人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关于如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宋老师道:“适当有一点压力是挺好的,压力太大了容易把人压垮;没有压力、一帆风顺或许就缺乏动力。压力的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面对同一处境或困难,抗压能力比较强的人,那压力就没那么大;抗压能力弱的人,可能就会崩溃。至于如何对抗压力,那就要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内心就会变得强大。”

宋老师认为在教学中的收获比科研的更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的。学生有青春的活力,让我也充满了活力。其次,就我而言,讲课还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向别人做汇报时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也不会抵触了。”最令宋老师欣慰的是与同学之间的情感:“讲课结束后,感觉大家的情绪比较高涨,自己内心也很高兴,会有一种成就感。毕业的时候,有些学生还专门跟我道别,我也感到很欣慰。以前教过的学生,有去外校读研究生的,过年过节期间会联系我,这也是令我高兴的事儿。教学不仅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且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起来了,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难以忘怀的温暖。”

采访的最后,宋老师说:“同学们不能只看眼前,要把目光放长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或松懈。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这话送给同学们,也是送给我自己,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