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简讯

作者: 来源:   发表日期:2022-03-10    

本报讯 3月4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殷雅侠研究员,辛森研究员应邀来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作了题为“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研究”和“金属锂二次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化学研究”的报告。报告会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德刚教授主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名师生听取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殷雅侠研究员分析了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脱嵌钠过程中普遍存在复杂相变、钠离子传输动力学缓慢、空气稳定性差的问题,特别是阴离子氧参与的高容量材料在高压时发生氧的不可逆析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通过合理的阳离子取代稳定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抑制不可逆氧析出,减少相变,提升了钠离子传输动力学和空气稳定性的策略,进一步发展了新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揭示了材料在储钠过程中的相转变机制。这些研究对未来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科学参考。

辛森研究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基于理论计算的二次电池电极反应过程电化学机理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化学研究,对固态锂金属二次电池的枝晶问题给出了几种不同固态电解质的界面设计,有望彻底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枝晶问题。最后针对高比能金属锂二次电池的具体应用要求,实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陶瓷电解质等多种固体电解质的放大制备和电极-电解质界面优化设计,并以优化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为基础构筑Li-S、Li-NCM等大容量软包电池,实现比容量大于450Whkg-1单体电芯的制备,且均通过了安全性验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孟祥谦)

本报讯 近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公安厅、大众日报集团联合举办的“反诈防骗”知识竞赛结果揭晓,我校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2名学生荣获二等奖,6名学生荣获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竞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省高校、中职学校的100万余名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分为集中学习和网上答题两个环节,网上答题环节共有1600名学生挺进决赛,最终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150名。(团委 李师)

本报讯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向我校致信感谢,表扬文化和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传媒1801班纪健同学在协助“新时代·新鲁菜”2021鲁菜创新大赛作品采编工作中,参与收集与审核大赛参赛作品800余道,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决赛评审环节,出色地完成了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表现优秀,贡献突出。(文化和旅游学院 宋戈)

本报讯 2月28日,由济南大学承办的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省各地150余名一线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此次培训围绕“特殊教育课程标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这三大主题,在充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置了专业基础班、专业拓展班和教学管理班,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次培训是提高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标准的必然之举,更是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一次大练兵,目的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好地发挥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在基层教育实践中的示范、带动及辐射作用,培养区域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种子型”教师。(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陈建军 宿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