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学车记

作者: 来源:文学院 潘倩倩   发表日期:2022-03-03    

寒假接近尾声,回过头来为假期里点点滴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准备好再次出发的行囊,去迎接春天。

开端

痴迷于在西北一路绵延不断的戈壁公路上吹沙风、开快车是何种感受,这个寒假我把学车纳入假期重大任务。轻轻松松考完科目一,憧憬又兴奋地等待着科目二的上车练习,但第一天摸车,自信心便受到撞击:踩离合的动作总是掌握不到位,车速忽快忽慢,不受控制的在场地上移来移去。经过三天的踩离合练习,训练车终于变得“服帖”。

之后进行“倒车入库”的学习,既要控制好离合的松紧,双手同时要把控方向盘,眼睛需对外界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以配合前两者的行动。倒库的问题接踵而至,但我却不知道答案的模样。教练一遍遍的讲解着倒车入库的每一个要点,可我的大脑始终无法对教练的信息进行解码,顿感比高中物理课还要茫然无助,至少当时我课后能翻翻辅导书。我纠结左视镜落在一点打死方向盘到底是什么状态、到底什么时候回方向盘才不压库角、到底怎么样才能判断车身正与不正……其他学员总是很快能理解教练的“咒语”,稳稳入库,只有我从梯队中远远落后。训练两天之后倒库仍旧无果,可情绪再也紧绷不住:对自己身为大学生却连车都学不好的指责、对学车的后悔、对所有努力的否定、最严重的是偷换“学车不行”的概念为“自己没有实际操作能力”、“自己一切实践都不行”……

暂停

恰逢临近年前,自己中止了练车,静静躺在床上,进行反思与平复。

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车的我,对于学车是一片空白,无法理解教练也有情可原。但我最大的错误不是自己学不会倒车入库,而是整个学车过程对自己不加分析的否定。在结果尚未定论时,在过程的行进中,直接对自己判了刑,暗示自己动手能力不行、方向感不好、对开车没有感觉……自己一直被自己的忧虑浸泡着,忽略自己的学习能力、停止思考如何去学好、如何把问题一点点解决掉。

或许,正因为会忘记,所以我们才要经常提醒自己:“走的太久,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理清自己前几天学车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自信根源已久,只不过在此时得以爆发,想到此,内心突然有了一丝明亮。重拾学车的初心,重拾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肯定,重拾努力的意义。我开始观看网上的教学视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后视镜里事物的样子,与现实有着些许的不同;开始理解教练说的点和线的位置,纠结的答案渐渐变得清晰确定。

循环

有时候羁绊我们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结,打开心结,我们需要一个节点。年后再去练车,虽然没有童话故事里美满的结尾,但我的心情不再起伏跌宕,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如同最初学习加减乘除,我开始慢慢去了解车,慢慢体会答案、靠近答案。也许,随着时间增长的不止有年龄,还有沉着与稳定。正因如此,我们在生命的征途中,再去学习新的技能,便会少了几分畏惧,多几分从容;再面对巨大的挑战时,我们不会把成功或失败看的太重,而是用积极行动的过程作回答;再去追寻新的热爱时,我们一定不会轻易忘记“最初的梦想”。

寒假奏响片尾曲,学车的进程也迎来了尾声,卓别林说:“生活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感谢自己前期学车的经历化作为经验,补全心灵的空白,永远进入循环,陪我坦然应对生命中万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