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路过操场,发现尽管天气转凉但依然还有不少同学在里面跑步打球。运动的益处不少,而关于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同学们也有不同的选择。
动与不动 原因各异
笔者的舍友小左坚持每天运动,或跳绳,或跑步,偶尔还会练瑜伽。她坚持运动的原因和很多爱美的女生一样:减肥。笔者在网络上搜索“运动”二字,第一条推送就是“简单高效减肥运动”,一个减肥视频有1396万的播放量。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压力增强或是出于对健康状况的考虑、较高的自我要求,人们对外在形象更加在意,运动减肥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
而促使笔者到操场跑步、打排球的最大动力是——考试!日常很少运动,所以每次到体测前就十分着急,一年当中也只有每次跑800米之前才能逼迫自己到操场去跑几圈,练习的同时给自己点信心。打排球也一样,马上就要体育课期末考试了,身体不协调的我只能课下多次练习了。
操场上还有一群特别的“大龄运动人群”。他们在操场上散步、慢跑、打太极甚至是跳广场舞。笔者了解到,他们多是退休教师,“出来活动活动,见见人,老在家里呆着怪闷的。”在空闲时间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促进人际交流、缓解个人孤独。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有时间精力参加运动。有些人一天的高强度工作后身体疲惫,只想在床上躺下赶快休息;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够好,还不用经常运动;还有些人只是太宅了,平常除了上课、买饭、拿快递之外基本不出门,更别提运动了。
尽量运动 好处多多
济大附近有几处健身场所。笔者了解到,健身场所优势在于基础运动设施齐全,一年期健身卡千元左右,而办卡的同学有上百人。“运动真的改变了我很多很多,健身呢,心情愉悦,而且使我越来越有自信,生活慢慢规律了。”一位喜欢健身的同学如是说。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有利于长出新的神经元,即可以使人在物理意义上更“聪明”。《认知觉醒》一书中也提到:“早冥读写跑——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在运动后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复杂有技巧的体力活动或者接触新的环境,能让大脑更加聪明、做事效率大幅提高。
国民健康,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这是国家的大事。强健的体魄、充足的精力是个人学习工作的基础,健康有活力的国民则是一个国家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步行锻炼,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简单易行、有益无害。如果你不喜欢剧烈运动,比如到操场上奔跑、在球场上弹跳;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如果你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宅在宿舍,那么试试看从“步行”开始吧。每天多走几步路、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几乎没有成本又有利于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