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现代科学进军”
“向现代科学进军”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党提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号召。为了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发展,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判断和估计,并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会上,毛泽东也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广大知识分子纷纷投身科技建设,一个“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很快兴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称“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随后,在5月2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来,这一方针成为指导我国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适应了我国当时工业化建设对于解放思想、繁荣文化的要求。在这一方针引领下,人们从苏联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进一步解放出来,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向雷锋同志学习”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在1963年3月5日,雷锋因公殉职后,为他所作的题词和向全国发出的号召。随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3月5日也被定为我国“学雷锋活动日”,雷锋精神从此在我国薪火相传。雷锋是一名普通党员,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雷锋的这种奉献精神,代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严重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包括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大批的先进人物,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他们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树立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座丰碑,给后世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index.html 《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