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碎片化的日常

作者: 来源:文学院 王璐   发表日期:2021-11-04    

一天24个小时,一年365天,除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大块时间,我们还有着不少零碎的时间,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也有着不同的利用方式。

令人上瘾的短视频

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新奇软件层出不穷。饿了有“美团”、出门有“滴滴”、购物靠“淘宝”,放松娱乐这一重要领域的软件更是不少,“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B站”“网易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而漫步在校园里,你会发现,不管是在食堂宿舍还是课间十分钟,总会有一些同学在刷着短视频。

以“抖音”为例,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我们可以看到,其下载安装已经高达22.2亿次;4月初企鹅智酷发布《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报告表示“抖音”上大约22%的用户每天使用该应用超过一小时,“抖音”目前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值已经达到0.45。短视频软件的火爆可见一斑。

短视频软件的风靡有其特定原因。在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的著作《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中,他列举了六项行为上瘾的构成要素,分别是诱人的目标、无法阻挡且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渐进改善的感觉、越来越困难的任务、需要解决却暂未解决的紧张感、强大的社会联系,介绍了短视频能令人上瘾的原因。另外,大数据分析算法应用,不断给你推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你不知疲倦地沉浸其中;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一条短视频长则三分钟,短则十几秒迎合了这种快生活。

利弊皆有的碎知识

笔者的高中奉行“衡水模式”,实行严格的时间管理,在等待跑操排队打饭时手里要拿着知识点背诵记忆,这也算是对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了。而步入大学借助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形式也更丰富多样:“B站”电影解说,几分钟内带你了解高分电影;新兴电台广播节目带你“听书”,既有鲁迅余华的经典作品,也不乏热门网络小说,让你可以边做事边听书“一心二用”。

而在“知网”上,一篇被多次下载引用的论文《浅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提到,碎片化阅读危害颇多:让读者获得虚假的满足感、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会让读者变得懒惰不愿意去记忆思考、丧失分析能力,思维变片面。

也许对高考生来说,利用每一秒学习,记住任何一个零碎的知识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知道不等于懂了,用这样的形式学习着某些零散破碎的知识,对我们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的帮助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反之,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正确选择。

合理利用好时间

“碎片化时间”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到底多长一段时间算碎片?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一些高校学霸或是行业人才的时间计划表,每天的安排满满当当,时间利用精确到每一分钟,对他们来说“一分钟”就算一段时间碎片;如果忽然给常年无休加班工作的人放一天假,那这“一天”就是他的一段碎片化时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管理利用方式,一分钟、一小时、一天,都可以是一段碎片化时间。

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大块完整的还是一段碎片化的时间,都需要我们去合理安排利用。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能够促进人发展的“四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珍惜清晨的时间、做详细的计划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时间规划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有的人时间安排精确到分,也有的人时间安排精确到天;有的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有的人用完整大块的时间娱乐;有的人一天12个小时泡在图书馆学习,也有的人一下课就跑出去兼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但相同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合理安排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