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寒霜虽降 温暖仍长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邱梦晴   发表日期:2021-10-2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秋萧瑟的芦苇荡,沉浮着千年的浅吟低唱,苍水蒹葭,伊人秋水,寒意浸骨,万物蛰伏。似乎,在世人眼中,暮秋之景,霜降气象,历来肃杀可怕。也是,鸿飞霜降,草木枯黄,秋已歇,冬将至。自古霜降可分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一抹清霜渲染了秋意寒凉。这,大抵像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节气。

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依然如约来访,恍然暮秋至,不觉寒气来。转身,便与晚秋撞了个满怀。我走在济大的校园里,寻访这秋天的尾巴,探寻这霜降的温度。

漫步于紫荆路上,几许秋风,片片枯叶穿越整个季节,如同残破的黄蝶,渴望起舞,却只能张扬着最后的美丽。可它们虽落入尘埃,零落成泥,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走下被匆匆岁月打磨过的青石台阶,来到甲子湖畔,秋虫呢喃,盈盈碧波间,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这满湖秋意之下,其实蛰伏着无数小生命,它们在守候一个新的春天。远眺青龙山,层林尽染,霜枫争艳,仿佛是红彤彤的晚霞点燃了天际,秋高气爽,山明水净,漫山林木被薄薄的白色萦绕,又仿若有片片白月光洒落人间。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它们仍在顽强生长,经风不惧,经霜愈丽。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叶的凋零,虫的蛰伏,木的休眠,这是一场场生命的典礼,它们正在为下一个轮回做准备。

万物,在光阴中叠加生长,不惧岁月漫长。

如果说秋天是倒放的春天,那霜降对的应该是立春吧。其实,死亡对新生,这看似肃杀的节气,却孕育着无限生机。霜降,原是温暖的。

而回忆起故园的霜降,温度在此则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北国地界,秋风起,雁南飞,鸿雁传书,传去来自远方的问候。田间地头上,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大雁,整齐划“一”,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飞向未知的远方。而在不尽桂花暗香中,悠悠雁鸣,寄予着霜降的祝福。

“满城尽带黄金甲”,几许秋雨,几缕秋风,催绽了野菊。凌霜傲放的菊花,自有风骨,它们是金秋的剪影,也是霜降暗香萦绕的情话。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霜降前后,正是秋果成熟的时节,此时的柿子更是一绝。门前的柿子树,抹上了红装,被晶莹剔透的果子压弯了腰。鲜红透亮的汁水,绵密鲜甜,润滑沁口。老人也会常说,“霜降之后的甘蔗才最甜。”此时的甘蔗,才能制成蔗糖,走上每一个人的餐桌,为生活增添一味甘甜。还有“霜打蔬菜分外甜”的农谚,“蔬茶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的名言,或许,只有经霜之后,它们才能留存住秋天里岁月的味道。

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年复一年的规律。霜降之后,秋收已近尾声。

霜降气温也降,农忙时节已过,在庄户人家的院子里,大门禁闭,为将寒气拒之门外。一家几口人围在一起,讨论着家长里短,或剥玉米,或剥棉花。当金灿灿的黄金粒落入洁白绵软的云朵里,在一呼一吸间,在一起一落里,日子逐渐变得温软可人。袅袅炊烟,鸡鸣犬吠,一砖一瓦,一粥一饭,生活带着烟火味,一步一步,叩响冬天的门扉。“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降,收获,带给了农户们崭新的生活、崭新的期待。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时和岁稔,穰穰满家。硕果累累,是霜降特别的馈赠;丰收在望,是霜降独有的盛宴。金秋的成熟与收获的喜悦,是生命不息的希望。

青霜始降,秋意向晚。“自古秋日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霜降,有温暖,有希望,有生机。寒霜虽降,温暖仍长。秋日之静美,在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