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教育无小事。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我们在享受为人父母乐趣的同时,也要努力做一位称职的家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开始,并且影响孩子的终生。
一、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遇到不好选择的,我会给孩子选定一个范围,孩子因为有了自主选择权会非常开心。孩子在受到尊重的时候,自然也会非常尊重大人,不会没规矩没礼貌,可以毫无压力地与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孩子知道自己是受尊重的。
二、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自信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我同样也有这样的心理。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曾经,我总想着一下子就把孩子教育成符合自己心中标准的样子,却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后来,我也慢慢地明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家长们事事都去监督教导孩子,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也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谈心,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家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三、注重言传身教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家长。百善孝为先,让孩子知道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让孩子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逃避责任,这些都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四、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愉悦。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令孩子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舞蹈1801班 王媛家长)
握住孩子的“风筝线”。
教育孩子,让孩子“学有所成,立身为人”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如果把孩子比作是天空的风筝,那么父母就是牵线人。线太紧,风筝飞得不会高,容易掉落地面;线松了,风筝就容易“翻筋斗”,迷失前行的方向。放飞风筝的过程如同管理和教育,只有风筝线松紧适度,有张有弛,才能让风筝乘势而为,顺势远航。在如何把握风筝线的松紧度上,我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的力量源泉。在与孩子日常的交流过程中,父母的言行犹如早春的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从孩子幼时学习习惯的养成,到少年守时、诚信等理念的植根,再到成年后的爱岗敬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好样子。
除了做好有益的引导,还要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认错,改了就是好孩子。家长要正确分析孩子犯错的情节和性质,勇于坚持原则,绝不可有“舐犊”之心,行“护犊”之事。在原则问题上,父母要敢于管理,使犯错的孩子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种下“红线不可碰”的种子。成长中的孩子还未形成完善的是非观,有时候会耍小聪明,也容易出现撒谎、装病、逃避学习、攀比、贪图物质享受等问题,所以在原则方面,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坚决制止,绝不可退让,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惩戒,比如,让孩子写检讨或承诺书反省错误。同时,在纠正后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兴趣和爱好是孩子的天分,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家长切不可“唯成绩论”,过分地去关注文化课成绩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要爱护和培养孩子的天分,支持有益个性的培养,注重文化与兴趣的共同发展。我的孩子从小喜欢戏曲,看着电视就学唱,我就主动给孩子报班培训,购置乐器,鼓励他学习艺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并积极与他探讨说唱的发音部位及要领,让孩子浸润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爱好是探索世界的动力,价值观则是深入内心的坚守。针对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需要放手让孩子去参加有益的实践,在现实磨炼中去成长,培育孩子的集体观念和担当意识,使孩子养成助人为乐、心存感恩、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谨防养成“虎头蛇尾”的陋习。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我们还可以把社会实践和家庭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贯穿在一起,让孩子体味父母“一日三餐”的艰辛,谨防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土皇帝”的现象。孩子初中时,我就让他加入了青州市志愿者协会,并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在他心里种下乐于助人、勇于实践的种子。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人人教育出好孩子,家家幸福和谐,国家也就安定繁荣了。
走进大学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开始。18岁意味着独立与责任,所以孩子养成良好的人格很重要。家长要利用交流的机会,教育孩子要珍惜大学时光,提醒孩子学无止境,鼓励孩子勇于进取,见贤思齐,关爱他人。父母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听他们分享大学生活的苦与乐,适时寓教于事,慢慢锻炼和提高孩子思考总结的能力,教会他们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责任,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永不气馁,越挫越勇,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
说到最后,其实教育没有固定式,一切培养都要用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尽心尽力地读懂他们,帮助孩子成就他们自己。真正的爱,不是把孩子变成父母想让他成为的人,而是深刻地了解孩子,然后让他做真正的自己。从呱呱落地、牙牙学语的幼儿,到步入社会、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有以爱心和耐心为线,注入时间和精力,才能将孩子这个风筝牢牢牵在自己手里。同时,还要不断调整风筝线的松紧,善于及时捕捉孩子的变化,及时正确地引导,不断地修补、养护,在牵引的同时给予他们搏击长空的勇气和力量。我认为,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将来的某一天,脱离父母手中的线去自由飞翔。(音教1701班 穆元炜家长)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深知自己要承担的教育责任,要对孩子悉心地照顾和培养。我和许多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颗善良之心,拥有良好的品质,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专注,而且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养成好习惯,会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自立的好习惯,她两岁时,我就让她自己穿衣吃饭,刚开始的时候她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衣服穿得前颠前倒后。但我还是耐心地教她,如何端碗,如何拿筷,如何穿上衣,如何穿裤子,经过反复地学习和练习,孩子从中得到了乐趣,吃饭穿衣都有模有样了。再长大一些后,就让她学着洗自己的衣服。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就培养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爱学习的习惯。首先为孩子制订作息时间,早上7点起床,洗漱,吃饭,7:30上学;中午放学后,自己回奶奶家吃饭,中午有作业的话一定要做完;下午放学回家后,自己先做作业,我下班后再给她检查,如果有错的题,给她讲明白,再做一些类似的题型,让她明白错的原因;晚上会让她复习一下今天的知识,把学到的东西和我们分享一下,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我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她当老师,我和她爸爸当学生,让孩子教我们知识,用另一种方式加深一下学到的内容,同时也让孩子更加喜欢学习。
培养孩子坚持到底的好习惯。孩子自幼身体素质就较差,很容易生病。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接触到了舞蹈。当初我让孩子学习舞蹈就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再者说女孩子学舞蹈也可以培养气质。当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舞蹈之后,我才知道学舞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过程很苦很累。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孩子的腿让老师用教鞭打得乌青,孩子哭着上完了那节课。作为家长,我很是心疼,也曾想着让孩子放弃,但转念一想,如果家长自己先放弃了,那孩子会不会以后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再坚持了呢?所以从那之后,我就鼓励和夸奖她,告诉她只要坚持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这样孩子一直坚持学习舞蹈,高考后如愿来到了济南大学,学习舞蹈专业,这是她努力的结果。(舞蹈2001班 朱春芳家长)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