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 来源: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9-02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平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从孩子入学开始,我们家长和学校一起努力,孩子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受文化程度影响,我们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孩子的越来越少,但是我们明白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停于此。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远比只侧重于关注学习成绩重要,而这些思想观念和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一场平等的交流。因此值得欣慰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里,我们从来没有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思想认识终归不如我们大人成熟,孩子成长的二十年里,吵架、争执是家常便饭。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放任他哭闹,平静地看着他,等他发完脾气冷静下来之后喊他坐下,心平气和地把道理一点点讲给他听。经过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他自己会明白、会反思、也会从中成长。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会更多地去听他的想法,告诉他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想法是欠妥的。在这样的引导下,渐渐地,他开始变得理性,性格上也更加稳重。

孩子的青春期对我们来说可真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十几岁的年纪,他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包含了许多我们家长不了解、不熟悉的念头,我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争执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能力和思想的认知不够明确,却又沉浸在“小大人”的世界里自我感觉良好。在这段时间内,我对孩子最常说的一段话是:“作为父母,我们的能力有限,在你以后的路上能帮到你的地方也不多,你要靠自己去摸索,别以为养活一个家庭那么容易,你长大了,要承担责任,要想过得好,你就得努力。”

教育的艺术是使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我也同样不例外。我不会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自己去选择和决定的事情,才会乐于去做,也必定会更加珍惜。作为父母,我很少替孩子规划未来。我认为孩子的路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的,我只给予合适的指引,不会干涉他的决定。中考志愿、高考志愿、选专业这样重要的事情,我只是认认真真了解他这样选择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没问题!儿子,我相信你。”我告诉孩子做人做事所遵循的原则:“违法的事不能做,违背道德的事不能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不然会栽大跟头的。”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我们家长努力探索。(计科1903班 吕民洋家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回顾二十多年来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对“做好家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切身的体会。

成长,是每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我认为家庭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感恩强大的国家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感恩和谐的社会为自身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恩同学们陪伴一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注重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在与孩子每天相处的时间里,我努力去当孩子最忠实的听众,也时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种一个行动,将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将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将会收获一个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家庭教育要为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上学期间,我会和孩子“约法三章”,先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玩乐,让孩子明白对未来最大的慷慨便是把时间投资给现在,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会引导孩子坚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让孩子明白如果把时间耽误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真正要紧的事情只会被拖延到时间的死角,无暇也无力处理。合理地安排有限的时间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除了课内的学习,我还会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从儿时的连环画到中学时期的经典名著,书籍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门。孩子小时候,每周我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去图书馆阅读,也会帮助孩子选购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让孩子能够喜欢读书,且有好书读。我一直认为读书是让孩子丰富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书籍或许不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却可以帮助他们在新的视角上看待问题,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努力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在生活中我会鼓励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精神和体魄,一个都不能落下。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孩子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成长更像是一笔交易,孩子们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上高中时,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他的各科成绩并不理想,考试题目困难、题量巨大成为了求学道路上的拦路虎。作为家长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孩子在努力,早起的闹铃、夜晚不眠的灯光以及一张张标红的试卷,这些都是孩子努力的印记。我没有拿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杆,在我看来愈挫愈勇的勇气与精神或许比一帆风顺更可贵,这份勇气也许是他成年前夕收到最好的礼物。我们肯定着他的努力,鼓励他迎难而上,也劝慰他要学会与平凡的自己和解,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学会承受,学会长大,学会哭过以后,还能微笑地拥抱爸爸妈妈。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方向正确,不管多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在孩子面对一些人生的选择时,我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并尊重他的最终决定。(计创1701班 王鹏家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达到合格的水平,只能说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和陪伴孩子,以传承下来的家风家教鞭策并激励着孩子成长。

一、放开手,关注每一个转折点。孩子由小长大,一路走来,会遇到人生中许许多多的节点。在这些人生节点中,有些需要孩子自己解决,有些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领。如果过多地、事无巨细地关怀孩子,就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如果冷眼相待、不闻不问,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所以,父母必须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地帮助孩子处理好关键节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的逐步成熟,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间、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家长除了不能一一代劳孩子的日常事务之外,更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由选择、自由安排的时间和权力。我们是孩子的长辈,不是孩子未来路上的掌控者,孩子是独立在家长之外的,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和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二、暖心陪伴,岁月静好。周末的闲暇时光,我会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亦或是逛逛商场,走走停停,感受人间的烟火气。小孩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不愿做孩子的朋友。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副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吻,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责备,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与自己的孩子是好朋友,我一般不责备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只是帮孩子分析产生的原因,让孩子尽量自己去解决。所以我与孩子的关系很好,孩子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自己的趣事或苦恼,与我探讨一些不懂的问题。

三、蹲下去,用心沟通。沟通是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基石,只有恰到好处的沟通,才能打开心扉,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高中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产生了一些焦虑的情绪,上学、放学接送的空隙,我会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耐心地询问孩子在学校中的点滴状况,并适时地给予意见,感受孩子情绪上的一些波动,和孩子一起剖析问题,分析因果,找出解决方案。借助书本,借助网络,我经常会思考,如何才能与孩子做真心朋友,何为真心朋友?真心朋友,就是在成功时为你高兴的朋友,在伤心时愿意倾听的朋友,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引导你的朋友。当我们之间的疙瘩解开的时候,很多事情通过沟通可以解决,孩子也欣然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学生,多鼓励,共同进步。好为人师是人的共同特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较好地运用人的这种特点,教育效果会出奇的显著。如有时候我们放下家长的身份,做自己孩子的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变得更加阳光,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家训和家教是每个人家里的传统家风。家训是做人的训言;家教是约束人的教育;家风则是做人的风气。我很欣慰,孩子越来越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当有一天完全放手之时,我相信在良好家风的鞭策下,孩子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计数20H2班 杨朝阳家长)

在成为一个父亲之前,我就读了很多的教育书籍来学习如何去做好一个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接触各种教育观点,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我的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我与孩子的妈妈就探讨过对于孩子未来的期许。我们一致希望孩子能具有一些好的品质,比如,健康的体魄、学习的能力、坚强、自信等等。相信有了这些品质,他就可以拥有选择未来的一份从容。但无论如何,我一直认为爱与真诚是家庭教育环节当中最重要的要素,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应当是不求回报的,不能因为我们的爱让孩子增加负担,要用真诚的爱来对待孩子。我们父母更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与善意。

作为一个家长,我同样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绝对不是家长的个人作品,正如胡适先生给孩子的信中写的那样。“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家长不该为满足自己的期望与想法来干扰孩子健康的成长。“不过度干涉”在我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就是红色的警戒线,它使我时刻警惕,不要在家庭教育中越界,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现实与心灵上的空间。我一直坚信,家长的作用是协助孩子找到合适的道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度的帮助。

如今,孩子已经成年,上了大学,应当有自己的生活。家长要学会放手,只需要让孩子知道,困难时父母依然会挺身而出,家是永远的港湾。(计智19H2班 张明栋家长)